一帆风顺、鲜花掌声也许是每个妈妈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愿望,可是我们知道真实的人生必然是跌跌撞撞、艰难前行。苦难是人生的必修课,那么,我们该教孩子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
《妈妈的红沙发》是一本很好地讲述如何面对人生苦难的书,曾获得凯迪克大奖,作者是薇拉·威廉斯。
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封面深深吸引了。封面中间是一辆蓝色车厢状餐厅,叫“蓝车餐厅”。门口站着一个小姑娘,黑色头发、红色毛衣,背着一个绿色的书包。小姑娘背对着我们,玻璃里面,正在工作的妈妈扭头微笑地看着她。
这个画面一直温暖着我,虽然我没有看到小姑娘的表情,但是透过妈妈的眼神,我相信她此刻一定是幸福的。
简介
《妈妈的红沙发》从一个小姑娘一放学就去妈妈工作的餐厅打工开始,讲述她把打工的一半钱、妈妈把小费、外婆把讨价还价的零钱都放进大瓶子存钱罐里。因为她家以前的沙发连同家里的一切都被一场大火烧掉了,她们要攒钱买一张一样的沙发。
文中用追叙讲了那场大火,讲了在邻居和朋友的帮助下,她们又重新建了一个新家。新家没有沙发,妈妈每天下班回来都累得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终于有一天,她们攒够钱买了一张一样的沙发,大家开心极了,三个人坐在沙发上合影。从此,妈妈每天下班回来都坐在沙发上,小姑娘会在妈妈的怀抱了睡着。
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本书?
是因为它不仅展现了一场人生突如其来的不幸,而且展现了小姑娘一家平和地接受和战胜不幸的力量。在书中,我们读到的不是眼泪、不是无奈、不是抱怨,而是坦然、是力量、是温暖。
是啊,人生中有多少苦难是我们躲也躲不掉的,如何看待它,彰显了每个人不同的视角和格局。同样的苦难,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自然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这本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1.将苦难正确告诉孩子
苦难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我们如何向孩子描述苦难并告诉他如何应对。我们是报喜不报忧呢?还是将苦难毫无掩饰地在孩子面前撕开,并掺杂进个人的抱怨、害怕等负面情绪,夸大苦难的消极影响?
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那就是真实客观地告诉孩子事实本身,不夸大也不缩小,也不掺杂自己的消极情绪或评价。
书中有一页是这样的画面,小姑娘和妈妈外婆三人从窗户外面看屋子里面,一片焦黑。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三人的眼里没有泪水,眼神平静。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妈妈收入不高,家里有老人和孩子。可以想象她们生活本来就不易,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不幸,大人没有瞒着小姑娘,没有抱怨不公平,只默默接受。这一点,足以让我感动。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指出: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我们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我们自己。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需要得到成人的尊重。但是我们往往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就习惯制造一个虚假的世界将真相掩盖。其实,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这一切都是谎言,那个时候带给孩子的是对父母的不信任。
还有一种做法是将苦难撕裂给孩子,并添加上自己对于世界不公平等消极的认识,这样我们其实是在制造一种消极的人生。
苦难本身既然无可避免,我们能做的是赋予苦难正确的意义,自己坦然看待并客观地告诉孩子,将苦难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让孩子感受到大人战胜苦难的力量
书中外婆的一句“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告诉我们这个家庭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
其实,苦难给孩子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全是苦难本身,更多的是我们对苦难的态度、解释和评价。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孩子也会退缩。如果我们让孩子看到我们勇敢,那么他也会勇敢。
书中的小姑娘能够打工攒钱和妈妈、外婆一起买沙发。她的懂事和勇敢不是天生的,是外婆、妈妈的生活态度教给她的。当我们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勇敢的时候,我们需要先看自己有没有做到。
3.常怀感恩之心
书中邻居送来东西时,外婆感谢他们并说“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对于生活中的帮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但感恩并不是依靠,我们更要自立。
很多人面对苦难常常会觉得世界不公平,整个世界都欠他的,得到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心态只能让自己永远留在苦难中。
4.在难的生活,也要有温暖
书中描述的是美国中下阶层的生活,又遭遇不幸。可是我们从书中看到的是生活的温暖与光亮。封面上妈妈看小姑娘时爱的眼神,书中妈妈下班后累得坐在椅子上睡着了的画面,还有最后小姑娘、妈妈和外婆坐在沙发上合影……。诚然,他们的生活很艰难,但他们依然可以让生活变得温暖。
幸福就是在一点一滴中。从每一件平常小事中能体验到幸福的人,把每一天都过得幸福的人,她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