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方法论

信息时代的方法论由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3个方法组成。

一、控制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也不会去研制火炮。其实我经常讲的,少作预测,多作反应,这种做事方法就源于控制论。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二战时科技发明的例子。

因此,简单地说,控制论研究的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如何在有很多内在和外在不确定因素下,保持平衡状态的方法。它思想的核心是利用对各种输入信号的反馈来控制系统的问题。

聪明人考虑的都是如何根据反馈,作出调整,适应现状,而不是预测未来。

二、信息论就是通信的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我们今天常说的大数据思维,其科学基础就是信息论。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你一无所知的黑盒子,要想了解里面的状态,就需要信息,这是信息论最基本的思想。用比较专业一点的话讲,叫做消除不确定性。

三、系统论的观点却认为,整体的性能未必能通过局部性能的优化而实现。很多人喜欢使用苹果的iPhone手机,不是因为它的配置高,而是因为当初在将技术和艺术相结合上,没有人能在境界上超越乔布斯,以至于苹果手机整体的体验好。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留意一下iPhone的广告,就会发现它从不跟竞争对手比性能和配置,只是从整体讲它有什么特点。

万维钢老师栏目中提及美国环境科学家唐內拉‧梅多斯《系统思维入门》这本书,书中说,好的系统应该有三个特点:有抗打击能力;有自组织能力;有一个健康的层级结构。

第一、抗打击

人体就是个好系统。免疫系统能挡住绝大多数病毒。温度高点儿低点儿,工作苦点儿累点儿,情绪好点儿坏点儿,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承受。因此系统得能学习、能自我修复、能动态变化。

第二、自组织

自组织,代表没有事先计划的、起源于局部的、自发的创造。有人群协作就有可能产生自组织。你对自组织有多大的容忍度,才谈得上能有多大的创新。

好系统必须是能创新的系统,它不可能按照一张宏伟的蓝图按部就班地发展。

真正的好系统不但能适应变化,而且还得能制造惊喜。

第三、层级关系

层级,就是把一个大系统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能又有各自的子系统。层级就是模块化。

像生产手表。一块好手表里可能有上千个零件,一个一个安装的话,一旦有问题就非常麻烦。解决办法是把零件给模块化 —— 若干个零件组成一个模块,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生产和组装,最后再把不同模块组装在一起,就成了手表。像原子弹的制造、火箭的制造都需要模块化。

这样的好处:关键在于信息 —— 每个零件只要跟自己模块里的零部件配合就行。

比如一个公司分成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就是一个子系统。部门内部的信息交流显然更强,每个人大多数情况下只和自己部门的人打交道即可,并不需要时刻对全公司负责,这就避免了信息过载。

各个子系统在相当程度上是自治,这就不会有点什么事都搅动整个系统。

子系统的良好运行,应该在整个系统中有很高的优先级。作为个人,你不能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不顾所在集体的成败。作为大系统的中央,也不应该对子系统有太多的直接控制。

一个好系统,它要有抗打击能力,自组织能力和健康的层级结构,只有如此,才能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十四章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手机、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步积阅读 2,460评论 0 12
  • 一直对正则表达式这块比较欠缺,经常看见很多地方在用,比如匹配路由,匹配电话号码,匹配链接等等。不是很明白其中一些符...
    tonyzheng1阅读 725评论 4 51
  • 文/枫芒 (一) 南山青鸟三飞翼, 北水红杏两垂花。 可怜有月作辞根, 伤心无酒饮天涯。 ...
    枫芒阅读 29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