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同龄的中医朋友,第一次认识她时,是因为她是我姑母的管床医生,和大多数的医生一样,除了声音悦儿动听,对病人温柔耐心外,也没发现她在技术上有什么不同,后来她因为身体不好不能值夜班换到了行政部门,见面的机会少了,我们也慢慢没有了联系。
五年后,听身边年轻的同事说,医院出了位“神医”,号脉可准了,不仅能号出孩子的性别,准确率高达90%,甚至连孩子的性格是好动还是安静都能说得八九不离十,我刚开始也只当八卦听听,再后来,其他的同行也说,医院出了个年轻的“小神医”,许多家里人的疑难杂症都被她妙手回春治好了,到后来发展成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是她的忠实粉丝,当知道“小神医”是她时,为她的神奇医疗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外,也渐渐把身边的朋友介绍给她,慢慢地我们又开始有了联系。
有一次,和一位德高望重的“国医大师”吃饭,闲聊中说到了“小神医”,“国医大师”对“小神医”也是大加赞叹,评价她:“一只脚已踏入中医的大门,这是很不得了的一件事。”
我终于按耐不住好奇心,在一次闲聊中问起她是如果成为“小神医”的,是读到了什么“中医秘籍”让她能有如此成就?她听完哈哈大笑,打开抽屉拿出来一本卷了边,磨变了颜色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哗哗翻动着对我说“这是买的第二本了,每天都要翻十来遍,闭着眼睛都知道想要找的内容在哪里了,一翻一个准!”。说着还向我演示了一遍,看我一脸的惊诧,她接着说:“第一本书是同事杨师兄送的,介绍说好,但我一直没看出这书好到哪里,放在抽屉里已经五年了,直到下乡去县级医院支医,当地医院的人把我当大专家,大神医。我那时哪有什么本事呀,只是平凡的小女子一个,可是当地医院的人听说是省城三甲医院来的,自动认为是大专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认定我一定能帮他们解决疑难杂症。一次来了一个急性腮腺炎的小孩,我离急诊室就一墙之隔,护士把我抓了壮丁,在护士问诊期间,我偷偷溜回寝室临时翻阅带去的唯一的这本书,根据病症和书对照,再加上自己的本专业针灸,终于在几个小时后成功降温。院长知道后更加坚定我是大专家,领着我到了老干病房去给一位他们一直没有彻底治好的危重病人会诊,我当时全身冒汗,嘴里发苦,硬着头皮光号脉询问就三个多小时,把病人所有的信息都牢记于心,回寝室后翻书,一条病症一条病症的和书对,把对应的方剂就抄写下来,哪怕只有一小点对症都抄写下来,就这样A4纸都足足抄了两页,然后找共同点,归纳、演绎,慢慢变成一页纸,再缩小浓缩成一个方剂,三天后终于拿出了自己开具的处方,守在病床旁观察病人服用后的反应,一个月后危重病人痊愈出院,我也开始一个患者一个患者的治愈出院,成了医院,甚至小县城里的“小神医”,但他们都知道我的处方来的慢,当天拿不到,要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我更惊叹她的执著,坚持,认真和负责,问她“当你医好一位病人,或看到他们逐渐好转时,是不是特有成就感?”她说“哪里感到成就感噢,每天都战战兢兢地怕自己诊疗出错,病人受苦!”我想这就是“医者仁心”啊,正是“医者仁心”才会让我们心中的“神医”一直走在求索的医道上,哪怕书中内容都已熟烂于心,也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才能不断的求证进步呀。(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骆红梅_渡 一位爱写作、爱演讲的终生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