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哥哥对我说:“给你猜一个谜语,攻不倒的城,打一县城的名字。”我猜了半天也猜不出来,姐姐说,就是我们住的县城。“固镇!”我大声说到。于是,我记住了位于安徽南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我的家乡——固镇。
随父辈离开家乡很多年了,但家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还存留在记忆中挥之不去。我的家乡是一片广袤的平原地带,祖辈上都是地地道道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人们过着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在想起来,那时的生活真有点像陶渊明笔下描述的《桃花源记》里的情景。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经济状况还不是很好,全国人民刚刚进入温饱阶段,物质生活还比较匮乏。人们的一日三餐,都由着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家的大厨是我最爱的姥姥,姥姥总能把最普通的白菜、萝卜、豆角、土豆等不显眼的平常小菜做的那么可口。所有的原料全凭姥姥自己随意搭配,姥姥做的“鸡肉炖豆角”,让我至今难忘,现在回想起来,嘴里还残留着那香甜的特殊味道。
这道菜的主要原料:一只鸡、豆角。配料:茴香、葱、姜、蒜等。主料和配料都是自家的东西。鸡是去年养的,大约有三四斤的样子,豆角和配料都出自自家的菜园子。姥姥家的锅灶是那种带着风箱烧柴火的大铁锅,姥姥先把鸡在大铁锅里用油炒至半熟,加入葱、姜、八角、茴香等,再加一勺自己做的豆瓣酱,然后放入掰成大约一寸长的豆角,各种材料都放入其中。倒入适量的水,紧挨着水面贴上早已准备好的发面锅饼,盖上用高粱秆子做成的大锅盖,通常这个时候,姥姥就让我帮她使劲拉风箱,“呼呼”的火苗舔着锅底。一会儿锅上就冒出了白色的雾气,姥姥就喊:“慢点拉吧”!我就知道,美味的“鸡肉炖豆角”就要出锅了!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
这道菜,通常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或是农忙时,再或是家里来了客人才会吃到。姥姥总是在出锅时先把鸡翅挑出来给我,并且说:“快吃,小女孩从小吃鸡膀子,长大以后会梳头。”(姥姥说的会梳头指的是梳发髻和编辫子)。然后把锅饼喷香的那一面揭下来给我,她吃绵软的那一面,她说:“你吃这个,姥姥年纪大了,牙都掉光了,吃不动。”我便高高兴兴的接过来有滋有味的吃着,现在想想,姥姥呀姥姥,在那个食物稀缺的年代,您对孙女的疼爱表现得多么直接!
这道菜拿到现在来说,就是饭店里地道的“地锅鸡”!有一次,我们要求饭店的大厨按照我们的意愿加上豆角,但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和感觉。是呀,家乡菜的味道,饭店里怎么可能做的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