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出现的“人”与“酒”是平等关系,均为名词指代,非实际意义。
我不喝酒。
很多人自己嗜酒如命,并且认为一切不喝酒的行为都是耍流氓,坚决要求我参与一次又一次的试酒大会。是啊,这就是个酒桌文化为主流的社会嘛,我除了被绑架还能如何,只能去了。
我已经数不清我“观赏”过多少种酒,我也没兴趣数过,我说了,我不喜欢喝酒。
有的酒觉得自身昂贵,抬着下巴斜眼看你,滔滔不绝概括起来就一个中心思想:“你说说看你带了多少钱,我看看有没有实力喝得起我。”
是是是,您最厉害了,对不起大哥,我穷得很,且我即使腰缠万贯也不想花半厘来喝你。
大部分的酒是这样的:
“我觉得你可以喝我。”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想喝?”
“真不喝啊?那早说啊,浪费我那么多时间和口舌好意思?这个是试酒大会,时间就是金钱,你不喝多的人想喝。”
还有极少数的酒,可以说是直击过我的灵魂。
“喝我吧。”
“是我口味不好?你要什么口味,我给你改?”
“噢,你现在不想喝啊,没关系,我就在这里,哪儿都不去。”
“不用担心我,我就是只想让你喝,放到过期也不想让别人喝,只要你想喝了第一个来找我……”
是的,直击过我的灵魂,我不想喝酒,但是往后的每一次想起这种酒,就被沉甸甸的愧疚感所占满,想起它说,要陪着我一起过期。在这里的一般意义上,酒的保质期和人差不多甚至更长点。这样的话语,在我看来非常沉重了,我想着也许我们是同样固执又理想主义的,它以后过期都是我害的,我的愧疚感又加重了好多。
直到有一天,我在别人的盛宴上看到了盛在别人酒杯里的它,那个说放到过期也不想让别人喝的酒。
你们酒类的语言,我真的是不懂呢。
我终于明白,被愧疚感压到喘不过气的人,才是傻子吧。
相信过试酒大会里营销广告词的才是傻子吧。
我忘了,被人喝才是酒的毕生追求,怎么会真有把自己放到过期的傻子?
有人说,我是因为曾经喝过坏掉的酒就拒绝再喝,是愚蠢的行为。
而我很想问问他,你的世界观为什么只能看到酒呢?喝水,喝果汁,喝茶,喝咖啡难道就不能活了?你有没有考虑过酒精过敏者的感受呢?你说没有酒不成宴,而我想问你宴到底是什么?幸福到底应该是什么呢?还是说,“把酒言欢”四个字只是你想要看到的最完美的酒桌社会的假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