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句句团扇,同时句句自喻。君王之恩,再好也不过一时,唯妾之念长久,却又能如何?
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咏物固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清代钱泳《履园谭诗》:“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
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清查为仁《莲坡诗话》言:“(邵青门云:)《画鹰》一首,句句是画鹰,杜(甫)之佳处不在此,所谓诗不必太切也。余于此下一转语:当在切与不切之间。”杜甫才大,岂有不知之理?题为《画鹰》,诗文只取形似,当是因题而作。
古咏物诗中有取形貌似的例子。
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问作比,别出心裁。被人熟知,多半在此句。骆宾王《咏鹅》,传为作者七岁所作,类似儿歌,以通俗上口流传。寇准《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据传也是七岁所作。形似之诗达到此三者之境界,也算步入大乘。
然而,咏物诗中,更多的却是取意神似。
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借以自喻。
白居易《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借以抒发红尘纷扰嚣乱之感慨。
卢照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感身事零落,志向难达。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抓住菊花不落瓣之事实,自表高洁,不坠风尘。
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咏未开海棠,却把含蓄内敛、不争风头之意一语道尽。面对小辈,亦是劝诫谆谆。
罗隐《鹦鹉》“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说情说理,劝人慎言;罗隐《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直欲说尽天下事,日夜奔忙人读之,哪个不曾暗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