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众号第165篇原创,《翻陈出新》系列第111篇。
今日,重读P33-P37页,2.4大势所趋都会有泡沫。
这一章节,于我是一次心理按摩。作者将我的三个疑虑,一一打消。
首先,我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的认知全无。2009年,我就听说过大饼,但我接受到的信息,几乎全是负面的。虽然经过上一章节,我能认可区块链的价值,但我内心的第一个疑虑,我现在投资的时机,是否合适?
作者先列举了人工智能的例子。我感觉作者有意使用这个例子,更像是一种论据前置(是一种预测,这个论据,当下还不成立)。就如他于2017年1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推荐GAFATA的投资组合,目前年化回报率超25%。若干年后,等人工智能展现出高额回报时,会让未来的读者更信服。作者在践行自己的写作原则:
”我写的东西,能否在十年之后,仍然对读者有用。“
他接着用了我更熟悉的互联网例子,打消了我第一个疑虑。
定投策略采用者,即便是喝着泡沫入场,即在当前的价格高点买入,经过两个大周期之后,所谓的泡沫,也成了低点。
所以,定投策略采用者,只用关心一件事,所投资的标的,是否有长期可持续增长的价值。
我的第二个疑虑,区块链数字资产,是否是大势所趋?
作者给出了一个判断标准,皆难否。“不是看大多数人是否都已经接受,而是看是否大多数人都无法否认。”
当【皆难否】出现时,这个趋势基本挤干了泡沫,这时是定投策略采用者最佳入场时机。
这个结论,解决了我第二个疑虑。
区块链数字资产,有成千上万个,全年无休,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交易,我看到过不少标的,一天涨幅300%,甚至一周涨10倍。我的第三个疑虑,是如何管理贪婪。
我一个刚进入区块链世界的小白,竟然妄图照猫画虎,找十倍标的。作者就如钻进我的脑子里,发现我正在思考,“大饼没有泡沫了,即便成长,也很难有之前的巨大涨幅,我要去寻找新的趋势。”他没有望闻问切,直接给了一剂良药:
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大势,实际上少之又少;
若是真有下一个大势真正浮现,那也应该是很多年以后而不是现在或者最近;
更为关键的是,对一个已经被确认的大势来说,它自身的发展以及它的影响发挥,会持续很久很久;
不仅很久很久,并且越往后越猛烈,事实上,这一个比下一个更为现实。
有位战友,通过“深思熟虑”地操作,将BOX换为他认为成长率更高的标的,结果损失惨重。这个活生生的例子,结合作者的良药,让我的贪婪,得到阶段性控制。
身处区块链这个波动剧烈的市场,没有秘籍可以一劳永逸。唯有经过两个大周期的洗礼,才能将心理练好。在BOX定投践行群,常常接受笑来老师的心理建设,是当前最好的办法,可能也是唯一的办法。
一个人的奥德赛,连四分之一都还未完成。心怀星辰大海,践行定投策略,慢慢来。
你读这章时,有哪些收获,可以分享给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