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又是一年寒冬腊月至,重温宜都作家王永彬先生的《围炉夜话》,来自清代冬日里的,那一缕缕温馨备至诗意栖居的烟火气息,跨越时空,正与此时王畈镇上,家家户户此起彼伏的烟雾缭绕遥相呼应。

没来王畈之前,我绝想不到大山里的人,靠山吃山,将日子过得如此暖气洋洋。火炉上沏着水壶,亲友团坐,几个红薯丢进炉子,几把瓜子几杯茶,你一句我一句,饿不着,渴不着,只有笑话会把人乐着。 围炉夜话是我见过的最温暖身心的取暖方式,没有之一。

小时候,冬日里,我总是会赖床,爷爷奶奶也由着我不起来。奶奶说,这么冷,起来喝西北风啊?除非那天阳光明媚,暖意十足,才会喊:快起来,今天蛮好的太阳,真地一点都不冷。其实小孩子都不愿意被约在家,能出门,自由自在地玩,肯定是极好的。只要天公作美,午饭定要端在太阳底下吃才过瘾。奶奶会帮我找个既避风、太阳又照得带劲的好去处,一晒就是一整天。

傍晚,太阳下班了,晚风的势头更强了,走到哪都觉得嗖嗖地冷,最后就寻到了厨房。一进门,看到灶膛的火焰映在墙面上,就顿时找到了容身之地——灶门口。正在烧火的奶奶见我进来,就往旁边挪,让点位置出来给我坐。我一屁股坐下,一边下意识地将双手往灶膛里面伸,一边打着哆嗦,跟奶奶撒娇:“快冻死我了!”奶奶一边加柴禾,一边答复着:“哪个叫你不干活?我怎么就不觉得冷呢?”

看奶奶一时半会不得开饭,我像催命一样,喊“饿”。奶奶知道,其实我想吃烧糍粑了。“想烧糍粑,自个去拿,自己烧。”奶奶忙上忙下,除了要管灶膛里的火势,还要时不时起身,看看菜焖熟了没有,再坐下来的时候,经常一屁股坐地上了,因为灶门口的长凳只有大约一拃宽,一不留神就掉地上了。我往往会哈哈大笑,然后还会故意激将她:“谁叫你不帮我烧糍粑,坐地上了吧!”

在灶膛里烧糍粑与在火炉里烤红薯的操作大不一样。红薯丢进火炉里,基本不管,约莫时间到了,就能吃。烧糍粑前,将火钳上的灰尘吹掉,在火焰上稍微预热,再将条状的糍粑架在火钳上,小心翼翼地递进灶膛,手得一直平稳地把持着火钳,不能有丝毫的倾斜,否则,滑溜溜的糍粑会掉进火坑,裹上一层碳灰和柴禾碎末。可想而知,我是失败了多少次,才宁愿饿着,也要连哄带求,让奶奶代劳。

灶门口是进添柴禾的唯一通道,在炒菜的时候烧糍粑确实很碍事。想想,火钳捅进去一个柴禾,又要重新架上烧了一半的糍粑,糍粑还没熟透,又要拿下来,继续加柴禾,不仅碍事还很麻烦呢。但是奶奶总是会应了我的请求,烧火、炒菜与烧糍粑同时进行。虽然她比较有经验,但是在忙乱中也会有失误的时候,糍粑掉进火坑里也是常有的事。

这时候,她会伸进手,将那条糍粑捡出来,放在火钳上继续烧。这还怎么吃呢,还能吃吗?当糍粑烧熟的时候,外面那层碳灰和柴禾碎末都已经烧焦了,奶奶会把黑乎乎的那部分掰掉,里面软糯的部分还是白白净净的,吹一吹,不烫手了,再给我吃。

冬季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阴沉沉或雨绵绵,灶膛门口取暖也只是在做饭时间。其余时候,就要用上暖手的东西。记忆中,很多孩子抱在手里的暖手盒子里,是装着刚刚点燃的碳心,一颗碳能顶上几个小时。那个神器,我从未开口问家里要过。一般时候,我的手藏在衣服的口袋里,但是做作业的时候,总得拿出右手呀。实在是笔都捏不住了,我就往瓷缸子里倒些开水,左手端着,右手时不时停下来暖一暖,再继续做作业。

只是,开水也要省着点倒。在平日里,家中为了节省,很少用电热水壶烧开水,热水瓶里的开水都是奶奶在灶膛里烧的。记忆中的瓦壶,是好小好小的一个盛水容器,用瓦壶接满水,盖上盖子,用手递进灶膛的边角位置,借助煮饭炒菜时的持续火力把水烧开。没记错的话,要灌满一个热水瓶,需要三瓦壶水。可是,灶膛的空间有限,柴禾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稍不留神,要么瓦壶上的盖子被蹭掉了,要么瓦壶直接翻倒了。若是前者,水面上会漂有灰渣,即使不用来喝,泡泡手还是可以的;若是后者,定是前功尽弃,只得重头再来。奶奶虽不够细心,两种情况经常轮番上演,可是她足够耐心,两个热水瓶总是装得满满的,当然,不乏水质浑浊遭人嫌弃的时候。

最暖和最舒适的当然是被窝啦。晚上和爷爷奶奶挤在一张小床上,被子上面一层又一层地加盖了几个人脱下来的棉衣,压得人翻不了身。我把双手伸进奶奶的胳肢窝,双腿放在爷爷的肚皮上,在爷爷奶奶闲话家常的伴奏中进入梦乡。可是有时候半夜,会被奶奶焦躁的声音吵醒,因为调皮的我实在是卷被子高手,她压得严严实实的边缘硬是被我一把卷在自己身上了,而那些压在被子外面的衣服全都被我踢到了不知何处。黑夜中,奶奶满床摸寻着,找到一件算一件,又盖到了被子上。

那时候,真是应了歌曲《映山红》里唱的“寒冬腊月哟,盼天明”。如今,空调暖气入室寻常百姓家,家人仍可闲坐,只是再无灯火可亲。奶奶在土灶上烧的糊锅巴粥、烧糍粑、烧的苕,已经多年未曾尝到。成年的我已然也没有那时怕冷,暖手宝、热水袋、电热垫……诸如此类的现代化取暖用品,我依然不曾买过。大概,心里有一腔火,就像儿时灶膛里的火苗,想想,都觉得温暖,灶门口的故事足够暖和我一辈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冷了,此刻的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取暖的呢? 在我的家乡,盖房子的时候基本上都会盖一间杂房子。这间房子,不用铺地板砖,...
    国宴阅读 444评论 2 2
  • 我正钻在被窝里做我的春秋大梦,忽得被小姨扯着一只胳膊往外拽。我挣脱开又爬回被窝,连头都埋进去。小姨把木窗打开,大叫...
    星尘星尘阅读 588评论 32 41
  • 没有一个故乡的冬天不是寒冷的,所有的冷都不比乡村小学的教室更冷,在二十年前的九十年代。 整个小学阶段,我们每个孩子...
    向乡阅读 713评论 2 0
  • 一 门外的雪已经开始铺上了一层,透着玻璃可以看到白净剔透的颗粒均匀分布。 这是家里最暖和的一间房子,火炉里的柴禾还...
    贝加大人阅读 335评论 0 0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为了写北方农村冬季取暖,平时留心积累了一些素材,同时翻阅了《河北鹿泉南...
    李红进_b6e0阅读 1,1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