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过完年回到办公室,包括我,我们部门十几号人就已经三个人同时提交离职报告。平时打招呼都是“今天吃啥了”,变成了“你也辞职了啊”、“我也好想辞职”……
办公室的桌面前不久已经收拾干净了,昨天回去的时候发现我的桌子上已经有人坐了,心里想着真好,工作交接已经完成。看着在这已经工作了近三年的办公室,有很多很多的回忆,有欢笑,也有泪水,好像一切都只是昨天才发生。其实我的流程还没走完的,想反悔或许还有可能回来的,但是我轻轻挥一挥手,拜拜。
这不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毕业后我经历过两次辞职了,两份都是国企。第一份是报社,第二份是电视台,这样说出来,你就应该懂得我为什么要走了。当然也有很多人问我,事业单位多好啊,为什么还要走呢?是啊,我为什么要走呢。
马云说过,员工离职,无非就是两个原因,钱给少了,心委屈了。这个已经涵盖了绝大部分人的离职原因。
传统媒体的收益大幅度下跌是人尽皆知的事实,哪怕我爹娘快60岁了现在了解外面的世界都是通过手机互联网的。收益下跌,受伤最大的还是员工,因为减少支出最容易的就是从员工的待遇下手,物价年年都上涨而传统媒体的收入却年年暴跌,注意,是暴跌,不是下跌。然而做事的还是人,人才留不住,能做事的就少,做出来的东西就更差,市场价值就更低了,这样一个恶循环。
体制的问题注定了转身的速度非常的慢,甚至,只是为了响应李总理的号召给自己的名称加了件“互联网+”的外衣,办事手段根本就没有改变。
你说年轻人的心很浮躁啊,没有远见,但是,你不加薪,不给升职,远见也得填饱肚子啊。也行,那我学点东西也好,然而每天重复同样的动作。那好,给我假期多也成,然而经常晚上和周末无薪加班是常事。这样吧,你给我画个饼吧,吹一下我们的部门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多美好也行,结果开了个关于未来规划的会,连续三个人就提交辞职报告了,还有几个蠢蠢欲动……
不走,留着过清明?
我觉得领导应该反思的是自己,而不是疑惑我们为啥要走。
我觉得还有一点,那就是对安逸的恐惧。看着身边大我几岁十几岁的同事还是我这样的岗位,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如果我继续留在这,未来的几年,我可能还是在同样的岗位,做着同样的工作,领着同样的薪水……坐我旁边的同事说,不是可能,是肯定。
唯一增加的,只有年龄。如果哪一天倒闭了(不要以为国企不可能倒闭,很多报社就停刊倒闭了),三十多岁的我再走出社会,一定会比现在更加迷茫。
辞职根本就不需要纠结,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平台对你毫无吸引力,留下来收获的除了年龄,几年后的现在一定会埋怨现在的自己。只要你准备好几个月找不到工作也不会饿死的钱,不断学习,换个平台继续奋斗,未来也许会充满不确定性,但这正正是魅力所在,不是么。
我本一无所有,又何惧从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