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一直在进行语文教学,从未间断,哪怕在工作任务繁忙的状况下,依然选择带语文,虽然语文改作文是一件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事,但我依然喜欢带语文,原因于语文有爱有情,能让学生有爱有情,让人性的闪光点发扬出来。
再次阅读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挖掘语文生命的意义,让我坚定语文课该有的态度。西哲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人的灵魂的教育,在语文方面而言,正如潘新和先生主张:“语文教育,不应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应指向人的生命本体的人性,人心,人格的养育,顺应人的言语本性,张扬人的言语天性,指向表现,创造,发展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
语文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和技能,如果将知识和技能达成目标,将人置于边缘,无识人即目的这一终极的价值关怀,那么导致语文最弱的结果只会导致人的异化及学生练就了巧舌如簧的口才,妙笔生花的文采,而他们依然觉得生活无趣,生命无感,生存无根,那么这样的语文有什么意义呢?语文就是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_→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沉淀成学生精神世界中最沉淀,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就是所谓的语文的真谛吧,言语生命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我庆幸我是一位语文老师,在未来的路上,我会继续去引导我的学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不断努力,让孩子们的童年无憾,让我的人生无悔。把文化的种子传播到学生的精神土壤上,静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