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一个乖孩子,学习不是很聪明却很上进。高中进了最大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由于第一批没报上不得已去了一个民办二本。
看着同寝室的舍友都在埋怨学校不好,他心里却没什么感觉。只想着,大学就是自我蜕变的开始,即使环境氛围不如985、211,照样可以活的精彩。同时心里又自嘲道,真把他放进那种高校可能会有危险!
在校期间,为了追求不平凡的大学生活他又是创业又是努力学习,居然都到了风生水起的地步,没有失衡。
由于家里相对贫困,他在大二申请了助学金,导员不仅给可他两年助学金,最后一年还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
由于他的创业,手头上有点资金,加上学校的补助,他几乎没有向家里要过生活费。
小A每周周末都会和家里打电话,后来教会了爸妈使用微信就变成了每周视频。对了,手机也是小A用自己的钱给他妈妈买的。
有次开视频,他的妈妈就问他,你身上还有钱么。妈妈的本意是想说这么长时间没给家里要过钱,担心他的生活费不够。还一个原因是小A心里有数,对钱有一个概念,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向家里要钱。于是妈妈担心的就问了!
小A听到这句话,没来由的心里一烦。他觉得家人不必问这么细,如果真觉得他没有生活费了,直接转钱就行了。又是问总的多少钱,又是给你算每一张卡里剩下还多少钱,又是问你怎么花。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监视,心里更火了。但还是强忍着慢慢说道,钱的事你们先别管了,怎么只知道钱呢,没有别的可说了么。再后来就关掉了视频。
大四时,应学校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出去实习。小A早就开始准备,因为他只能靠自己,家里没关系父母也帮不上忙。别的同学虽然没有准备,但是他们的家庭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
小A的心里就开始有点不平衡,别人的家庭都是如此优秀,有人脉,怎么到了自己这里却这么苦涩。于是他心里暗暗较劲道,他要开发他们家第一代富裕,为他以后的子女开辟道路,让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实践环境。不为去哪而奔波迷茫。
临近周末,又到了与家人开视频的时候。父母最关心的当然是小A的工作找的如何,尽管他们内心也自责自己帮不上忙,却还是想问一问。
问问他想去哪啊,离家远不远啊,有没有伴啊。父母的心里还是不喜欢孩子离自己太远,担心孩子在外面有个什么事,最主要的是想知道他有没有安身立命的伎俩,这样他们才会安心。
小A这几天在网上投了好多简历,也有好多个职位,有乱投的,有看了后觉得可以投的,大部分都石沉大海。他主要是觉得自己不知做什么,所以迷茫了。
开视频后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工作怎么样了。小A正愁这个事呢,因为迷茫所以恐惧,不希望别人提起。就胡乱说了句还行,明天再投几家。
妈妈又问,在哪啊,做什么工作啊。小A这个时候真是心慌了,他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尽管这几年他在学校很吃的开。
期间也有专业老师给他推荐工作,由于觉得自己设计不大好就不想做这一行。后来也去了老师给他找的公司,人家却嫌弃他设计真的不行。
冷不丁被妈妈问到痛处,小A又莫名的来了一点小火,但还是忍住心中的不悦说做互联网这一块吧。
妈妈又问到,其他人都在哪啊做什么呀。
小A不想说,怕伤着家人的心。父母含辛茹苦把他供到大学,却被现实击垮。这个社会啊,关系与关系来回交织,却没有一条线与他的家庭相连。他再次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闯出个名堂,为下一代铺垫。
小A说其他同学有自己找的,有家里人帮他们安排好的,大都是回自己的老家。小A分明看到他在说同学家里安排好这句话时父母眼中有一丝躲闪。他又说道,这次我还是先靠自己闯闯,看看怎么样。
小A终于出去实习了,最终还是受父母的影响,没有去特别远的城市。第一次外出独立在外,小A终于感觉到了孤独。朋友也都不在身边,他自己一个人穿插于陌生的城市中。钱终于快花完了。
终于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小A真的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好长时间没要过钱都不习惯了。最后还是给家里打了电话。
打完电话后,小A才觉得以前真是误会家里人了,他们并不是监视他,而是不想让他因为没有钱受罪,吃不饱。小A认识到家人真的是你在这世上一直都在关心你的人,不管你在哪,不管你多长时间没有和他们联系,即使你们之间有误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们依然是你强大的后盾。
想到这,小A居然笑了,他想起了小学时候的一个句子,家是心灵的港湾。当时他觉得这句话特假,特不真实。现在才真正的理解。
他又明白了,为什么父母每次视频都会问他工作的事,父母并不是非得要知道你具体要干什么。他们可能只是想知道你有没有去处,能不能靠自己生存下去,有没有一个本领能照顾好自己。其他的真不重要。
小A想到这,差点哭了,他用自己的局限思维没有正确理解父母的关心。双方的最初考虑点位置不同,造成了后来言辞的小摩擦。
父母为子女总是关怀,也许等我们真的为人父母,才能真正体会,可到那个时候,会不会晚呢?
文写于201707021546火车6号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