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各位接上前面的思路,作者通过美日的战争开始了对日本人的关注以及后来的研究,作者企图从日本人身上一系列矛盾而又极端的行为中寻找到底层原因。但我们一直以来的文章都是通过中国和日本的相互对照来完成,而作者是通过美日对照来进行写作的。
我们上一章看出了日本其实背负了极其重的恩情债,并且这种恩情债又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累积利息。因此我们把他定义为了人情经济,而这种人情经济如果还不上的话就会造成人格破产。
这一系列的现象造成了日本人的心理压力是十分的大的,但他们又不得不背上这种债务,事实上从他们出生开始就已经背上了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那就是对天皇的忠以及对父母的孝。
而日本的文化基因里刻着这一系列的东西,让他们活的很累,甚至可以说是被自己的历史绑架了。我们中国在早几年社会上一直有言论说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中国没救了。其实就是九零后更加个性化了,脱离了集体主义至上的观念。这在老一辈看来是不正常的,但事实上九零后很棒并且活的很好。
名誉等于命
作者开头说日本是耻感文化,但随着写作的深入。我们可以慢慢的发现并不如作者所言,日本的各种文化现象都表明了日本是高度的集体主义文化,追求个性的人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而日本却极其的在乎,身边人一个异样的眼光都会对他们照成深深的伤害,而集体的决定无论多么荒唐都会是正常的。
日本人眼里的德行也是极端的,他们对一个人的善意会有反应{我们上一篇文章讲过的恩},对一个人的恶意一样会有所反应。{注意,他们把报恩和复仇都当成了美德}他们认为一个好人应该努力让世界保持公正平衡。{这是典型的有恩报恩的,有仇报仇的观念,但同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小心眼的典范。}
中世纪的欧洲为了自己的名誉不吝牺牲自己的性命,而日本同样如此,他们有着这种他们认为的高贵的贵族精神。我们中国人常常强调胸怀天下,什么叫胸怀天下,就是要能像越王勾践一样忍辱负重的人才是我们推崇的。而像日本神经敏感的,在孔子看来就是小人。
日本人一直以来强调的是精神大于物质,日本的武士是绝对不能向痛苦低头的,据说在胜伯爵小时候一个睾丸被狗咬了去做手术。他父亲不会丝毫的去安慰他,而是拿着刀对着他说:“如果你哭了,我就杀了你,至少不会羞辱了武士的名誉。”他们家庭当时已经极其落魄,甚至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还要不断的强调名誉。{中国人要是穷的话就会穷形尽相了,这点我还挺佩服日本人的,这是真要脸啊。}
我记得我早期看过一部叫锦衣卫的电影里面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深,就是“当你成功的时候别人会因为你成功的光芒而忘记你手段的黑暗”。包括现在,我们中国大部分人都很合理的表现了电影里的这句话,钱最重要,名最重要,还要什么脸啊。
但日本人偏不,他们要脸,不以钱多为成功的表现,而以成功的保住脸面为荣。即使是穷人一样的和中国的富人一样维持着尊严{中国人的思想是,年轻的时候不要脸,还要把脸放在地上踩,等成功了值钱了在把脸带上说,我是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因此中国人的优越感来源于在财富上的成就,那意味着你开始有了人的尊严。}
《论美国的民主》的作者托克维尔对美国的民主给予了极高的好评,但同时民主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要为自己负责了,因此要养活自己。也因此要去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而忘记去思考更伟大的事情,而日本的这种不卑不亢,安分守己。
不认为阶级差别能带来什么不体面的心态正是美国所缺少的。{中国也是,万事利为首,其实这也是短期和长期的权衡,大家都逐利你不去其实就输一头了,但从长远来看放弃短期的利益像日本的工匠精神一样打磨一个长板实际上是对个人更有利的。}
日本同时也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日本人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能做很好,但是你一跟他说有人跟你竞争的时候就会不停的出错。他们的注意力会转移到竞争者的身上,因为他们害怕输了丢脸。而像美国这种国家是极其强调竞争的,但也是合法的竞争才行,因为他们认为竞争会让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最大化。
日本人总是想方设法的避免直接竞争,因为竞争的失败会对他们带来极大的名誉上的侮辱。日本的每个等级都有极其繁琐的规定,这些规定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竞争。比如如果父子都想用车的话,不用说,肯定是爸爸用。
比如自己喜欢一个女孩了,还必须得通过中间人去了解自己有没有竞争对手。如果有的话还要去了解自己的胜算,然后不断的通过中间人去和女生交流最后才会去见面。因此日本有着非常多的奇怪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直接的竞争。
种种的侮辱都是他们无法忍受的,哪怕是一个在别人看来无伤大雅的嘲笑都会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如果有一个日本人跟你说他想当画家,你嘲笑他们了。
他们就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们觉得自己身上有了污点,这时候就必须当成画家。{他们这种是极其纯粹的,当画家不是为了当画家,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当画家来洗刷侮辱。}
当然日本也会采取极端的自我攻击性行为来洗刷侮辱,比如切腹。在日本他们敬重自杀,觉得这是光荣而有意义的行为。一直以来日本的自杀率都位居榜首,他们完不成一件事或者遭到了侮辱实在忍受不了了,可能就会用自杀来结束。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名誉,名誉扫地一切都扫地。
评价
日本人,真的是日了本人。经过我们前面的文章探讨而进一步推出今天的结论是不足为奇的,他们一直以来都认为精神是大于物质的。而这一点和我们中国恰恰相反,我们中国无论贫富一致的物质至上。
中国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这就是很明显的物质至上的表现,当然这里面还掺杂进来家族的因素。我们也可以想象中世纪的欧洲,有不少穷困潦倒的作家傍上了有领土的贵族的故事。
而日本同样如此,他们并没有禁止阶级之间的流动,也不会因为说你是一个农夫而对你蔑视,大家无论钱多钱少都能保持住高贵的一致性。
而为什么一直说中国缺少工匠精神,其实就是缺少他们这种在物质上能各安其位,在精神上能有卓越追求的品质。
当然他们这种敏感,这种对自己名誉的极度重视,也让社会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以后如果有人去日本的话,可以去注意一下看看能不能套用这个来解释日本的一些现象。
我们一直以来写日本,实际上不是为了写日本本身。我们是通过写日本来发现我们自身,日本的文化起先也是从我们中国分出去的。
但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快速的在科技,文化(文学和动漫都遥遥领先),还有茶道,花道等等都能保存的很好甚至还说这就是他们日本的东西。
我们中国人讲究外圆内方,其实就是我要脸,我不说,我忍你但我内心依然保持自我的追求。但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做到,人都是被社会塑造的,当大家都外圆的时候就没有了所谓的内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