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郭老师的微课“原生家庭中的暗礁”
自己努力完成课后作业:
1、写下自己的模式21条
2、回观父母情绪习惯60条(父母对待情绪的模式都将在自己身上出现,只是我们不知道)
3、回观在原生家庭中学到了多少种处理冲突25条(应对突发事件)的习惯。
看见自己罗列近100条,发现很混乱并几乎都是负向词汇与评判,我看不清也无法客观看见父母他们的模式和情绪习惯。
今天收到好朋友,发来的一些文字,故事背景是上周在朋友的小院聚会,一个女朋友因为看到我和妹妹的相处模式,而产生不舒服的感受,进而选择逃避和远离的行为。
同时,那天的聚会可能也因为这种微妙的感受变化不欢而散。
在好朋友的表达之后,我立刻看到自己的对抗和评判:“她还在投射为什么不内观自己?”我的对抗:“关你屁事,以后我要远离这个人,”只有我清晰的看到我的性格模式所产生的自动化的反应。
我选择和妹妹还有好朋友,主动表达了我的评判和内在的发生,同时当我表达出我内在感受的时候,也发生了一个自动的转念:觉察一下我和妹妹到底是怎样的相处模式?为何别人会不舒服?为何当别人提出来的时候我内在也不舒服?
然后我去和妹妹核实,我们是否在重复父母的相处模式,同时回顾,我们父母是怎样的相处模式?
在我和妹妹还很小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父母相处,就是相爱相杀,爸爸的性格比较阳刚,霸道,保护,担当…
妈妈的性格就是比较阴柔,挑剔,敏感,细腻…,
从小看到他们在一起,就是相互对抗,相互指责,相互开玩笑,然后开一开玩笑就翻脸,妈妈采用的是语言暴力,各种挑剔,刻薄,辱骂,分析,劝告,评判,然后,爸爸的性格就是,辩解,对抗,强势甚至产生行为暴力,其实他们是相爱的容易相处难,最后就互相打了起来,往往是更多的时候妈妈就会选择逃避,离家出走…爸爸就会选择对抗封闭的模式……
我清晰的记得妈妈自杀后爸爸嚎啕大哭,痛苦万分,我认为爸爸没过几年的癌症去世可能跟他内疚自责有关。
我和妹妹在一起相处的这几十年,我们的的确确在重复父母的模式,妹妹是爱我的,保护我的,像大姐姐一样承担着承担和照顾我,而我更多的时候,是挑剔的指责的,怨恨的,甚至很多时候我在扮演一个妹妹,一个被照顾者一个受害者…或许正因为我的抑郁脆弱才能得到妹妹更对对我的照顾和保护。
近10年来和妹妹一起成长,一起修行,当我和妹妹知道我们不是姐妹的关系,而是站在父母的位置上重复父母的命运的时候,或许对我妹妹来说都是一个触动和反思。
今天还真是第1次去反思,我们从有哪些模式是在重复父母?其实甚至我们100%的相处模式都是在重复父母相处模式。
例如指责:我们把母亲的指责模式发挥的淋漓尽致,指责完又不允许指责,那种内疚自责再导致这个模式一遍一遍重复上演,对家人孩子朋友的伤害性显而易见了……
例如行为暴力:我和妹妹都有这一点,情绪一上来就会已扇耳光的方式惩戒孩子,不停打耳光直到孩子的脸留下条条手印,完全不顾及孩子恐惧的颤抖和歇斯底里的哭声…每次打完自己又内疚扇自己耳光,后悔不迭导致行为模式一再重复…
例如我在关系中习惯性的切断逃跑,一个眼神一句话足以受伤的体无完肤,然后就离开消失的无影无踪,老死不相往来,自己陷入受害者模式,自怨自哀,感觉全世界把自己抛弃了…
和妹妹聊完这个话题,看到妹妹客观的一些文字:妹妹有提到,我们现在成长了,我们现在可以跳出父母的模式,做到彼此支持和尊重,同时又保持着距离和界限。回到各自的生活姐妹的关系和位置上:彼此看见,尊重,照顾,陪伴,允许,同时带着祝福和善意。
在人生这样一个轮回里,我们的的确确,在重复着父母的命运和家族的动力,很多时候我们不知不觉的在继承和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成长和觉察,能够回归到,作为孩子作为姐妹的,这样的一个位置上,能够看到,我们被什么样的动力和模式系牵引,那一刻我相信我们能够跳出来,能够为自己现在的选择及生活负责。
很多时候我们无意识的去忠诚于自己父母的命运,还有还有他们人生模式,也无意识的去对抗和反对父母的命运和模式。
那这两者,无论我们做怎样的选择,都会带来很多痛苦和重复,唯一的选择就是让自己成长,觉察,反观自己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哪些行为模式,思维模式,相处模式,以及情绪模式。
还有,反观我们的对抗模式,以及遇到事情突发事件的时候自动化反应模式,才能从业力及自动模式这样的一个大网中跳脱出来,收获自在、喜悦、幸福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