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是一个位于赤道南部的非洲内陆国家,由于地处高原,气候非常宜人。这里的物产丰富,养活了一众七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地底下还有丰富的铜钴资源。当地农业虽不十分发达但却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最突出的表现是玉米的产量高。年景不好的时候,周边国家粮食短缺导致玉米粉价格暴涨,而赞比亚却依然可以维持本国较低的粮价来稳定社会,这也催生了一个专门从事走私玉米到邻国的行业,赞比亚当局不得不在沿路设卡检查粮食运输车辆,其富庶可见一斑。
当地人的主食叫西玛,通常是由白玉米面为原料,通过边煮边搅拌(还要分批次添加玉米粉)的操作方式,最终做成糊状。这种面糊应当做成适合手抓的粘度,从大团上揪下一块用手团弄后蘸着重油重盐的菜式来吃。不过西玛最好当顿吃完,如果不幸剩下就会很快干结最后变得硬如石头。
当地的普通老百姓家的日常菜式主要原料有南瓜叶子,大头菜和小鱼干,发薪日或者节庆日也会买罗非鱼(分干鲜两种),鸡肉或者牛肉来做料理。但是无论做什么菜式,当地人都会添加西红柿来调味。不得不说,肉类和鱼类的确很适合用西红柿调味,不但可以去腥还可以让肉质保持鲜嫩。每当我信手从蔬菜堆里拿出一个西红柿来洗洗吃的时候,当地工人都会哄笑,因为在他们眼里西红柿是蔬菜和调味品而不是零食和水果。作为回应,我会拿起当地特产的白茄子生吃给他们看,引起他们又一阵起哄。
在给当地工人提供工作餐食材的时候,无论你提供大头菜还是南瓜叶,甚至用鸡蛋取代他们钟爱的小鱼干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怨言,可以一定不能缺了西红柿。对此我很不解,曾经询问负责做饭的当地员工:“为什么你们那么喜欢吃西红柿?”可惜他受教育不多,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只听得懂他说西红柿“too much blood”,我的理解是他们想当然的根据西红柿的颜色将它归类为补血的食材,还能提供额外的能量。
当地的西红柿价格也是随行就市,根据当地农场的产量和时令,便宜的时候两三夸恰(一夸恰约合七八毛钱)一小堆(四个中小搭配的西红柿),贵的时候五夸恰才能买到一个大西红柿。这种小堆里面的西红柿如果有瑕疵或者购买者嫌小是可以从别的堆里面换一个的。而一顿饭至少需要两个西红柿调味,这其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一个壮劳力打短工一天也不过赚20夸恰,就算是正式工也不过是30+夸恰。
当地稍有本钱的村妇都会去附近露天批发市场的早市批发西红柿回去零售,一百夸恰可以买一筐。虽然村子离着市镇只有一两公里,但是商品零售价差距可达到一倍。批发回去之后,在路边用树棍支起来的简易架子上四个一堆摆好就可以售卖了,因此只要稍微勤俭一点就可以靠卖西红柿养家,卖西红柿是当地城乡最常见的一种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