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显示,父母对孩子的财务行为影响最大,那么父母就是孩子财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你 能够在孩子上学前,就跟他谈论金钱的话,这会变得非常有意义。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份报告总结说,在7岁时,孩子管理金钱的很多习惯就已经形成了。 棉花糖实验——等待一点收获更多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大家或许都听说过。研究人员给每个小孩子分一块棉花糖,并且告诉他们,如 果他们不立刻吃掉这块棉花糖,他们还会得到第二块。
研究人员躲在双向反光镜后面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有的孩子一口就把棉花糖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 表现出难得的自我控制力,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
这个实验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就是,研究人员跟踪这群孩子几十年后发现,那些等待第二块棉花糖的 孩子都成为表现非凡的成功人士。他们拥有更加融洽的社会关系,获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
当然,听到这里,有孩子的家⻓或许已经按捺不住冲动,想要买袋棉花糖回家测试自己的孩子,也 或许,会有些担心自己的孩子就是那个经不住诱惑的人。
做孩子的榜样——学会延迟享受
研究发现,那些自我控制力很强的人往往能攒更多的钱。宾夕法尼亚大学一项研究指出,他们对50岁以上的夫妇进行人格测试,那些敢于坚持⻓期目标的人比普通的家庭能多攒20万美元。
也就是说,那些愿意延迟享受的人也善于攒钱。其实成人把钱存进某个账户,克制购买的冲动,朝着伟大目标努力的能力与孩子们抵制住棉花糖的能力不相上下。
所以说,在攒钱上,父母也要有抵制诱惑,延迟满足的能力,别忘了,在任何事情上,对孩子来 说,父母都是最好的老师和榜样。
比如,为了保持身体健康,爸爸学习健康饮⻝,避免抽烟喝酒,存储“革命本钱”,延迟享受好身体 带来的幸福与安定。
培养孩子学会等待、攒钱的5个技巧
首先,这不是让孩子变成苦行僧,拒绝所有的物质生活。我很担心一些父母或老一辈的观点:因为我们小时候物质匮乏,现在条件好了,所以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 这种“补偿”心理,实际上是补偿了自己内心的缺失,而不是孩子真正的需求。
实际上,孩子并不需要做到过度自律,他只是需要知道,有些技巧有助于避免挥霍掉他的金钱,而 且帮他攒足够的钱,去买他梦寐以求的东⻄。
场景设置:去商场买东⻄,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东⻄,都想要,而且不买不行!
方法一:打预防针——存钱不是不花钱
当你准备进入商店钱,你可以说:“我们今天就是去买2斤苹果,如果妈妈还想买其他东⻄,你要记
得提醒妈妈,我们今天不买其他东⻄” 以身作则,让孩子知道规则不是仅仅限定于给孩子,家⻓也是一样。即便是买孩子需要的东⻄,也可以提前限定物品的金额,物品的数量。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期待什么,并且如何处理这种期待。
提醒: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孩子进入商店没能抵制住诱惑,想多选一件产品,并且情绪爆发,你只需要坚定你们的原则,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你说话不算话”“你是一个不守信用的孩子”
方法二:想想明天——存钱的成就感
还有一种情况,当孩子在超市看到一大袋诱人的薯片,这时他一定不会觉得攒钱是一件很酷的事 情。但是,如果考虑到不攒钱带来的⻓期负面后果,那就可能会有超乎寻常的效果。
“如果今天买了薯片,那就得花更⻓时间攒够钱买乐高玩具,乐高玩具才是你最想要的。”当孩子犹 豫不决时,是时候展示你的耐心了,宽慰他,理解他,甚至讲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为心爱的事物付 出时间。告诉他:想得到钟爱的东⻄需要时间,这个过程是有点不容易。
如果他真的抵挡住眼前的诱惑时,要给予鼓励。
方法三:分散注意力——存钱需要耐心
如果遇到孩子在商店非要得到某个物品并使出杀手锏,大声嚷嚷,生气,哭闹时。是时候展示你的智慧了,让他亲自帮忙付款,或者分享一个特别的秘密,或者商量周末一起去做某件有意义的事。
一旦你们走出商店,告诉他尽管他非常渴望买某个物品,但他最终没有买,他的忍耐力时非常值得 表扬和佩服的。
方法四:习惯对你大有帮助
让攒钱变成自发的习惯。引导孩子时刻牢记这条信息:“只要我得到任何钱——无论是我自己赚的, 还是别人送我的,我都会直接把它存到储蓄罐里。”不要总是依赖个人意愿,有时候这是很难实行的。
比如:我们周五放学后买冰激淋,那么周三就不用买糖果了,因为即使提出要求家⻓也不会同意。 这样我们平时就可以把其余的钱攒起来,留到以后买更需要的物品。
方法五:提问“如果是xx他会怎么做?
有时这个问题,会让孩子从他当时想买东⻄的情绪中跳脱出来,询问其他人会怎么做。让他自己做决定,他要参照这个人是谁,是朋友/同学/喜欢的动画人物,或者说是臆想中的聪明小孩。
对于听从建议,孩子们也很喜欢给别人建议,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安静地思考他们的选择,而不 是表现得很冲动。
小结:
棉花糖实验启示我们,延迟满足,延迟享受不是让孩子和家⻓如苦行僧般得自律。财商教育是存在 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首先,家⻓要敢于与孩子谈钱,而且越早越好
其次,不断尝试不同的办法帮孩子建立,攒钱的意识,延迟享受与拥有。
最后,在面对与孩子的坏情绪时,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温柔而坚定是极好的法宝。
以上,读《如何培养高财商孩子》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