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近五十的人,还提出这样的命题,是因为要去爱,还是有些觉醒了呢?
看清自己的过程,很煎熬,也很幸运。当自己不愿裹着一张外皮去应付一些重要事务时,就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哪些方面存在盲点,哪些方面把自己都蒙骗很长时间了。
有时咱们会在“这件事是否是我愿意去做”的方面去纠结。有些事是必选项,容不得咱们犹豫与逃避懈怠。这种时候,咱们可以把ta当作突破舒适圈的一种锻炼。
许多时候,得看咱们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如果当下这件事,虽然不是你想做的,但做好ta,利于咱们达成想要的目标。过不了这关,目标可能永远达不成,这时候,只能咬咬牙,突破这个关口,这种时候,往往会面临一种涅槃般的痛与莫名的生疏煎熬。
这种蜕变过程,我把ta命名为“新生”。
马上要开新校区了,各种管理得规范化与系统化,负责的不再只是现有老师的扶助与开支,而是越来越多的团队人员。若不把自己浸染在管理的学问里,就不仅仅只是亏损的问题,而是对信任自己的老师,严重的不负责任。
而管理,首先意味着的,一定是全维度的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事务的重要程度完成状态与达成程度的分析。这点对平时自在随意习惯的自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既然定位在做好真爱教育,上刀山,下火海,那也要完成自己的功课。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点近期感受尤其深刻。
大堆的杂务需要去面对与处理,时间的铺排能力急待提升,背后还有一重要的“定位”决策需要落实。取舍间,已开始向自己的决策力发出挑战,背后能否有更大的使命感做支撑?使命感是否已深入骨髓?
这段时间里,涉猎了一些较高能量的书籍,在阅读中看见自己的诸多盲点与缺陷。这种感觉就相当于自愿把脸送上去,接受狠狠地扇耳光。当然也可以退回,不去受虐,但心里清楚,这关永远都躲不过,除非放弃自己的使命。
新生,成了自己的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