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
2020年,除了跨年给我们留下的激动,我们的生活依旧重复着过去。持续的焦虑,也在间歇地影响我的内心及生活。
很多人都活在焦虑之中,诸如“北上广,月入2万,前途渺茫”之类的文章不绝入耳。而我,进入30岁了,工作、生活全方位地焦虑。我焦虑房子还没敲定,我焦虑工作上如何搭建属于自己的IP。
庆幸地是,能够遇见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点醒了深陷于自己的思绪中不自知的我,也帮助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清现状、打破僵局。
作者弗兰克尔,作为犹太人在纳粹时期,过着犹如炼狱般的生活。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除了他和妹妹幸存之外,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面对苦难,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痛苦的生活,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成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帮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他深信,通过引导灵魂找到生活的意义,可以治愈患者的心灵创伤。
正如书中反复引用的尼采的这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主义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帮助我从焦虑中慢慢走出,重新找到生命的价值。
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或大或小。有些是有目共睹的痛苦,比如集中营、地震等;有些是不容易被他人察觉、琐碎的痛苦。
只是我们对别人痛苦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并非每一项“痛苦”都会被人理解和善待,郁结于心的精神痛苦最是如此。
而并不是少人理解,便说明这样的痛苦不存在或者不值一提。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主观的,独一无二的,也是应该被尊重的。
我理解这样的想法,因为我也经历过这样的历程。那些焦虑、彷徨过的日子,那些为未来感到茫然,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日子,让我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兴致,这种无意义感顿时让我觉得与废人无异。
现代社会存在的所谓“放弃综合症”,就是人在某种精神状态下人生意义的导向偏差或减弱结果,这种情况可以归结为两个错误认知:
一、错误地把失败和没用等同起来;
二、把没用跟生活没有意义等同起来。
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的人,注定要走向毁灭。由于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他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他自甘堕落,成为行尸走肉。通常,这会很快发生,通常的表现是精神崩溃。
尽管痛苦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痛苦找到意义,条件是痛苦难以避免。如果痛苦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另一方面,如果你不能改变造成你痛苦的处境,那你仍然可以选择采取何种态度。
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就是成功或成就,其意义显而易见。那些在自己的岗位工作30、40年,将自己的热情奉献给了事业,值得我们尊敬。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在整理这条路上,我能感受到艺恩老师散发出来的爱。爱的细节,诸如在艺起读书的早上,跟小伙伴爱的回应,分析在自信这条路如何走的更好。深深感染了我,也更加懂得,想要得到爱,就去付出爱,你会得到更多的爱。
第三个途径:即便是处于绝境的受害者,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实现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他能够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我们可以投身于工作,可以去旅行、交友、爱人,但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负责。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焦虑过后,我反思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用自媒体的力量,开始梳理整理生活、整理思想对我们的意义,无论这个声音此刻有多么微小,我却始终相信,我正在承担自己希望承担的责任。
而这种强烈的意义感和对未来的期盼,陪伴着我,在整理的路上一直向前走。
我会继续笔耕不辍,也希望,或许自己的声音,也能给那些仍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以信念——炼狱般地痛苦一经超越,枝头绽放地将是爱与希望地花蕾,那就是幸福!
“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