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写这个是因为昨天刚好有朋友的亲戚查出来癌症,交流的时候勾起了很多回忆。
觉得有一些常识是应该普及一下的。癌症其实跟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关系,要么就是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要么就是在我们对未来隐隐的担忧里。
因为中国人很忌讳谈生死,所以一旦癌症发生的时候,因为缺乏了解反而加重恐惧,对一个家庭精神层面的影响会很大。
下面所有我表达的观点,都只是从个人经历出发哦,仅供参考。医生小哥哥小姐姐们不要生气哈,我还是很无知的。
1、医生只是战友,不是对患者的生命真正负责的那个人,这是一场我们自己的战争
所以做每个决策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充分权衡,不要完全依赖医生,医生能花在每个患者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同的医生之间也会有观点上的隔阂和认知上的局限。而且出了医院只是开始,不是就完事儿了。
一方面医生的工作是标准化的流水线,另一方面医生对你的责任是有限的。医生的工作职责是告诉你正确的成熟的方法和手段,你的职责才是尽最大的努力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前提是要听医生的话。
2、医生说的话只是基于他的认知和他的身份,并不等同于宣判
医生跟你说,平均余额或者预计余额是多少的时候,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崩溃了。
有的人follow了这个余额。但是有大量的人是远远超过这个余额的甚至顺利走完全程的。
还要警惕个别人品有问题的医生,故意夸大病情,加重家属的焦虑,来索要好处和多开药。这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但是大部分医生都是好的,也得到了很多好的医生的帮助。
3、现在的医学比我们以为的要发达,治疗癌症的手段有很多
因为从小到大看电视里面,都是把癌症演成绝症。因为悲惨的才是故事,得了癌症还好好活着的就不会推动剧情。但事实上癌症现在更多的是成为了一种慢性病,很多癌症患者都是好好活着的。带癌生存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了。
人类的医疗在过去十几年也进步了很多,各种新的超前的治疗手段(多赚钱啊朋友们),常规的治疗手段也好了很多。比如各种靶向药,化疗的副作用也比电视里演的轻了很多(具体要看是啥成分,要学习)
4、找到正确的学习渠道和对的群体,找到组织和智囊团
比如百度就是一个错误的学习渠道,充斥着大量的骗子,典型的牺牲品就是魏则西。
搜索“与癌共舞”论坛,里面会有大量患者和家属交流经验的帖子,还可以找到对应的特定癌症的微信群。
找到组织是一件特别有用的事情,首先你会缓解焦虑,得到大量的陪伴。
其次你会拥有一个非常乐于帮助你的经验丰富的智囊团,帮助你从一个懵逼的新手进阶成淡定的高手。、感谢论坛创始人。
5、大部分保健品都没什么用,但是为了心理安慰你多半还是要买的
有钱的话就随便咯,反正大部分都无功无过没什么副作用。
预算有限的话就冷静一点,把费用省在刀刃上。
灵芝、灵芝孢子粉和海参属于传说,没啥用的,收割大家焦虑的智商税我买过比较多的是姜黄素和麦芽硒片,一百多一瓶,美国大品牌的保健品,怎么有点像软广(捂脸)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反正后来情况稳定,越来越不重视,忘记买很久了。
6、国内和国外都有一些实验组,可能会有一些好的机会
这个不是很常见,小部分人会通过医生的渠道或者是其他渠道接触到。我只是告诉你们有这个东西,但大部分人用不到,比如常规成熟的医疗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一般就不用。
实验组可以免费治疗,治疗费用上有负担的可以考虑和研究一下。
实验组可能会有一些更超前的药物和疗法。因为从实验,到实验ok,到可以允许临床,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有一些方法可能是比较成熟和安全的,但是还没有临床。
还有就是情况不太ok,需要搏一搏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
7、得癌症也不一定就是坏事
从我们家看是这样的。
家里刚遭遇到癌症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女娲,天塌下来可劲儿顶着,感觉一夜之间就从少女变成了大人,可难可难了,眼泪都是倒着流,还要不留痕迹的演出岁月静好。
但是后来回头看看癌症对我们家是个挺好的事,当然前提是我们现在很稳定,所以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们家患癌前家庭氛围很差,各种吵架抱怨指责,患癌症以后马上就团结了,就珍惜了,夫妻从仇人变回亲人了。
之前大家觉得生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有想过要好好生活,很任性的不控制消极和负能量的一面,生活更多的是忍耐不是开心。
生命突然之间变得余额有限的时候,会刻意的去制造陪伴、制造快乐、制造幸福感,反而比生病前更开心,大家都成熟了很多。
向死而生、珍惜时光、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这些,在岁月静好的时候只是鸡汤,这种时候才会真的领悟。
生病后的这几年,我们一起去了很多地方,体验了很多美食美景和风土人情,眼界和格局都提升了很多,一辈子长不大的爸妈也长大了。
我家里的病人之前是根本在意自己的健康的,不觉得需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得了癌症以后开始了每天1-2万步,健康饮食,戒烟。整个人看起来比得癌症前年轻了10岁的样子。
8、癌症会放过两种人:心态贼好的,还有心态好并且积极的
为了要跑赢大盘,我研究了大量的案例,看了国内外各种不同文化程度的抗癌的人写的书(推荐《每个人的战争》),看了“与癌共舞”论坛里面所有的走过5年、8年、10年的案例,还有身边的一些例子。
大家的方法各有特色,除了大家采用了各种技术上的手段,但是总结下来这些人基本上都有相同的共性。
一种人是心态贼好,完全不重视不care的,该怎么样怎么样,这种我不推荐啊,只是说有这种人。而且这种也学不来。
一种是心态也好,很积极,愿意学习、尝试和坚持,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充分对自己负责。
意识对人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极端的案例说,多重人格,不同人格会患不同的身体上的病,比如A人格的时候有癌症,B人格的时候就没有癌症。
还有一些并不冷门的医学观点,认为人体的自愈能力是很强很强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安慰剂效应。
9、医院只是抗癌的起点,能做的还有很多
当然医院的治疗是最重要的,这个肯定是要首先最重视的。
但是医院之外可以做的努力和尝试,是无限的:
比如饮食和营养,
比如心态和生活的体验,
比如生活环境和氛围,
比如运动和锻炼。
这些是基本的,如果想要进阶的话,还有:
郭林气功,这个是有官方医院认可的,我研究了很多案例觉得是可信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暂时还不需要用到。
冥想、呼吸和禅修,冥想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大众认识到了,但是普及还有很长的路。
声波疗愈,万物皆振动,这个有兴趣可以了解。
辅助性的医疗,比如提高免疫力、可能会延缓耐药的方法等等。
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是多跟大自然接触,科学的观点可以说空气好、富含负氧离子,身心灵的观点是,大自然有更高的振动频率,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去到大自然就会觉得身心舒畅的。
还有就是要回顾自己的人生和性格,是不是有造成生病的原因。要跟过去和解、跟自己和解、释放长期压抑的对身体有害的情绪,把自己的心理捋顺了。
这一点对于癌症预防也很重要。有的时候生病只是长期身心不协调的结果。
以上所有的方法,都要建立在充分尊重病人的前提下。不要打着为了ta好的心态,强加给患者他还没有的认知。
而且没有哪种方法就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患者愿意尝试是好事,患者不愿意尝试也是自己的选择。
10、尽人事,听天命
家里刚有了癌症的那一两年,我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对离别和失去充满了恐惧。
直到后来渐渐的对生死有了新的感悟,才慢慢放下了。
人身体的极限寿命是125岁,但是人的意识是没有寿命的。
人死后意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是有很大的争议的尚未定论的事情。
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如果没有死亡存在,人永远都不会懂得珍惜生命未来未知和不可控,不管未来有多远,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当下活好了当下,未来就是上天的事情,控制能控制的,控制不了的放下如果是当事人,结束了就结束了也没啥好说的。
如果是当事人的家人,活好自己的人生才是第一位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