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听说法布尔大名,他所写的《昆虫记》被列入好多必读书单中。正好这次《昆虫记》也成为我们的必读书目,因为这次我有缘与《昆虫记》相见。
法布尔的小时候就十分喜欢昆虫,等他渐渐长大他对昆虫已经十分有研究。随着法布尔发表的第一篇昆虫的文章,他写的关于昆虫的记录,也渐渐得到外界的认可。因为他的喜好,他想让其他人也了解昆虫的一举一动。在他安居在荒石园之后,有了环境条件供他观察昆虫,使他完成了《昆虫记》。
《昆虫记》共十卷,我所读的内容是这十卷中选出的章节。原著内容就如书的题目所说,是对昆虫的研究记录。作者数十年间不限于传统解剖和分类方法,而是直接在野地里实地对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种类繁多的昆虫进行观察,或者将昆虫带回自己家中培养,生动详尽地记录下这些小生命的体貌特征,习性,食性,生存技巧,蜕变,繁衍和死亡,然后将观察记录结合思考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还利用自身的学识,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的联系起来,通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世界反观社会。在1857年,法布尔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并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法布尔还将精力投入到对天然染色剂茜草或茜素研究中去,当时法国昆虫,使得法布尔可以一边观察研究和实验,让他完成了《昆虫记》。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位,自然科学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才,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获得者,法国是弗雷德里克 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各种昆虫还有蜘蛛的形象。在许多昆虫中只有蟋蟀自己定居的家,并且是靠他自己建造的。寒冷的时候其他昆虫全都躲入地下,蜗居在临时住所,居所都来全不费工夫,丢失也毫不可惜。有很多昆虫创造了:棉布袋子、叶子小兰、还有水泥小塔,只为生儿育女。蟋蟀把自己扮成温柔的美男子,他将触震动却不鸣响。田野里的害虫——蝗虫,竟是鸡、鸟、人、鱼的一种食物,并且吃法种类多。蝗虫用轻擦一张干皱的薄膜所发出的声音,用这种微乎其微的声响表达自己生活快乐的方式。蝗虫的产卵过程似乎十分痛,可他们却不怎么管爱他们的宝宝。它们先要让旧外套裂开,然后促使血液产生推力,外壳受到牵拉,然后沿裂缝裂开。这是蝗虫的蜕皮。等等。这些昆虫的生活生动形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仿佛我们就是研究观察者。
《昆虫记》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唯一目的。作者把人类的社会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法布尔传达了观察中的个体体验还有思考得出的思想道德与认知的准则。如果问《昆虫记》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我的回答是探索精神。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实验中坚持反复实验,并考证多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真相,追求真理竭尽自己之所能,对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和补充,对自己的观察结果不轻易下定论,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和自身的局限。作者在观察中认真体验生命的每一种表现,并陶醉其中,乐此不疲。这就是一种探索精神。除此之外就是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昆虫记》中某一章节,讲了法布尔为实验某一昆虫的毒素的强弱,而拿小鸟做实验的场景。他家人的态度是谴责的。当小鸟不幸“牺牲”时,法布尔一家都被伤心之情笼罩。虽然为了昆虫实验,不得不多次残害许多生命,但是相信法布尔的每一次实验都是对昆虫充满着尊重的。法布尔在研究与思考过程中,使用野外试验法和观察法研究方法,研究着活着的昆虫,悉心观察生命。他在许多观察之后的想法都与生命有关,建立在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之上。
《昆虫记》看似是在描写与我们社会无关的昆虫世界,但是却和我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从许多昆虫的视角中,我们可以看出生物的本性,这也体现了人类的本性。可以通过昆虫的某一件事,反映出我们社会的现状。我们甚至可以用昆虫做出的事情,来反省自身的不足,那会映照出最真实的自己。其实则是《昆虫记》的课用价值,《昆虫记》中的许多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思想,实验理论都可以在我们所学的生物课中用到。也为我们生物课上学习昆虫奠定了基础。最后是《昆虫记》这本书中,作者的探索精神的传递。一种对真相的探索耐心,勇敢,踏实和热爱是需要我们去学习的。也是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昆虫记》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所以让我们怀着这种精神,在生活中去探索难题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