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系列:《呼啸山庄》的中文译名首创者是一位女士

        —PIXIU小品文


    《呼啸山庄》最早的中文译名叫《咆哮山庄》,试想有谁会在自家门前挂一个“咆哮山庄”的牌子,那还不把别人吓跑了?一位女翻译家,在一个万物萌动、风雨交加的春夜里受到天地感应,改译为现在的美名,流传至今。

      她是谁呢?

      说起杨苡(yi)和《呼啸山庄》的姻缘,似乎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

      她第一次接触《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中学时看了英文电影《魂归离恨天》,这个爱与复仇的离奇故事让她深深迷醉。从此,她与这部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1942年,杨苡在图书馆无意间读到一本名叫“Wuthering Heights”的英文书,发现它竟然是自己最爱的电影《魂归离恨天》的原著。惊讶之余,她萌发了翻译这本书的念头。

      《简·爱》是当时最受人们喜爱的世界名著,但杨苡认为《呼啸山庄》里的爱情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因为它超越了阶级、超越了社会、超越了生死,是永恒的。她翻译《呼啸山庄》,就是想去证明它比《简·爱》更好。

      首先,书名就令她大伤脑筋。此前,梁实秋把它译成了《咆哮山庄》,杨苡认为不妥,试想“有谁会把自己的山庄或者别墅,称为咆哮的呢?如果在大门口挂一块牌子:咆哮山庄,岂不把别人都吓跑了?”

      叫什么名字才贴切呢?杨苡在深深思考着,做家务时在思考,外出散步时也不例外。心里有梦的人,上帝也会感知到。在一个风雨呼啸的夜晚,灵感和需要它的人终于神交在了一起。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杨苡不止一次这样说:“1953年,我的丈夫赵瑞蕻(hóng)出国访问,我一个人带着孩子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早春二月的一个夜晚,窗外风雨交加,院子里的树被风刮得哗哗作响。我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忽然感到身边仿佛有阵阵疾风呼啸而过,与小说《呼啸山庄》里描写的情景一模一样。雨点洒落在玻璃窗上,宛如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窗外哭泣着。当时,我几乎感到了自己就在约克郡的荒原上,在附近那所古老的房子里,走进了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描绘的世界里。我的嘴里不自觉地反复念着Wuthering Heights,Wuthering Heights……苦苦思索着该怎样确切译出它的含义。忽然,灵感从天而降,我兴奋地写下了四个字:“呼啸山庄”!”

      这个四字可谓是神来之笔。杨苡每每讲到这个情节时,仿佛又回到了她35岁时那个风雨交加的春夜里。

      1956年,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出版。从此小说被定名为《呼啸山庄》,一直沿用至今。这个译本70年来反复再版,为无数中国人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

      最后的建议:读外国名著前,一定要先看看译者,翻译的不好根本看不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