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30日星期六 《你很特别》绘本故事会
上周的首场读书会应该算是给雅悦社带来了一个欢乐的开场!因为孩子们初次见面,对来这儿的定位还不清楚,家长也非常热情地带来了很多的美食,于是导致阅读的时间比较短。但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来了一场愉快的相聚和玩耍,whatever,开心就好!有了和谐的开场,才有了本周的再次相聚。
本周的绘本故事会,就相对来得正式一些了(终于有点读书会的样子了哈)。这次选择了《特别的你》这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绘本,书中讲述的故事非常特别,讲述了木匠与木头人、木头人与木头人之间的故事。不单是孩子,我觉得成年人也非常推荐去看看这本绘本。
好,下面就对本次的活动来个简(sheng)单(ying)的回顾和总结吧!
课程回顾:
一、自我介绍环节:
由于今天来的孩子们,要么是相互非常熟悉的,觉得自我介绍很没有必要,很无聊;要么是完全陌生的,不好意思主动介绍自己,所以这个环节没有顺利介绍。当然也有纯粹是故意不配合的,这也是我有预料之一的情况(这个年纪有自己的想法,不配合也是正常的)于是我也不勉强,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二、热场游戏环节:
为了开场暖身,让孩子们进入状态,集中注意力在课程上,在正式阅读之前,先玩了两个游戏。一个是“老师说”。这是一个3-10岁孩子都非常喜欢玩的游戏(游戏的具体玩法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这个游戏是考验孩子的专注力和反应能力的。第二个游戏是报团游戏,这个游戏让原本不熟的孩子,通过拥抱而破冰,并且顺便分组了。
三、互动式引入故事环节:
贴纸和圆点(故事中是金星星和灰点点),分别代表赞美和嘲笑(或者说喜欢和不喜欢),让孩子们相互去贴。贴完之后,采访他们为什么要贴给某某星星或点点?从贴贴纸的过程中,从孩子回答为什么贴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的特质和交友社交的一些小细节。我采访被贴赞美贴纸多的孩子说很高兴,被贴圆点多的孩子的脸上写满了不开心并且有点小生气,而嘴巴却说“我可以用这些圆点做很多手工作品”,很有意思的一幕。
四、讲述绘本故事:
接着我说“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希望听完这个故事之后,大家可以对于贴贴纸这件事情,有不一样的想法”,就这样开始了讲故事的环节。
这个环节本来是把绘本内容做好了PPT,用投影来看的,但因为硬件设施准备不充分,最后就改成了我直接拿着书,孩子们围过来一起看的形式进行。发现这样也很好,因为大家距离更近,凑在一起专心听故事的感觉很温暖,同时我一边说一边和他们互动也更方便。因为书本比较小,孩子们都瞪大了双眼,专注地看着图画,认真地听。刚开始讲第一二页的时候,孩子还有小小的讨论或者故意捣乱式地接话,例如“这个我已经看过了”“不是这样的”之类,但继续讲下去,我发现孩子慢慢地安静下来了,原本坐得远一点的男孩子也把身体靠近过来,很认真的观察我手里书中的图画。一个原本说“我不要听故事”的孩子,也远远地坐在后排的大椅子上听着,偶尔还参与讨论。
五、故事后延伸讨论
故事讲完之后,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微美克人,你希望被贴金星星?还是被贴灰点点?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既惊喜又感动:
一个孩子说“无所谓”----我问“为什么?”----“贴不贴我都不在乎”
另一个孩子说“我不想被贴贴纸,没有贴纸最好”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可能不一定理解到贴贴纸的外延含意是什么,但这样的回答,让我不得不惊叹,每个孩子都是一位哲学家!
这个延伸讨论的部分我今天做得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整体时间上没有把控好,孩子的保持专注的时间是有限的,在前面讲故事和互动的时间拖长了,导致到了后面的延伸讨论和总结的部分时,孩子们已经有点坐不住了,总结没有做得很到位。我检讨,下次注意时间安排!
(看书讲故事和延伸讨论时太投入了,完全忘记要拍照的事情了,懊悔ing~)
六、自由活动时间:
这一个环节和上周相比,今天是多么的和谐呀(上周那叫一个混乱,可能是因为上周参加的孩子年龄跨度较大,从3岁到10岁)七个孩子分成两桌,4个孩子玩跳棋,一局跳棋玩了将近一个小时,虽然当中有争吵,结尾因为输棋而闹了点小情绪,但这些只能算是有瑕疵的完美。另一桌3个孩子玩hide&.seek 桌游,2个游戏,1个裁判,非常有秩序。看着这么和谐有爱的画面,老娘颇为感动呀!
课后总结:
绘本并不是儿童专属的读物,它是适合0到100岁的一种文学载体。像这本《你很特别》就是一本典型的全龄段绘本,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悟。关于外在评价“贴标签”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可能不理解,可是今天用游戏和故事的形式,给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看到什么显现效果,但对于今后孩子生活在各种社会评价体系下,如果有那么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心中回响,告诉他们,要有自己的想法,“我是特别的”,这就是一颗珍贵的种子了。当然,种子还需要不断地浇水施肥的,家长们,我们任重道远,多多参与雅阅读书社,咱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