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说实话,作者我没有看过,但我能大致猜到其中的内容:快三十的女性,鸡肋的婚姻,绿茶妹子,出轨的丈夫等。
也能够想到这部剧最大的受众是谁--中国最接近三十的90后女性。因为这部剧引起了她们的共鸣,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共情。
但事实真的又如这部剧的名字一样,三十真的就用而已来形容吗?倒不如说给了快三十岁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以安慰罢了!
三十岁的普通人的生活是真的很狗血,没有有钱人的光鲜亮丽与奢华生活,剩下的只有一地鸡毛。
按照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成长规律来算,十八岁高考,二十二大学毕业,大学毕业马上面临的就是就业的压力,试问?二十二岁到三十岁八年间,怎样让一个年轻人能够拥有体面的工作,客观的收入,满意的住房,代步的轿车呢?
而这部《三十而已》也仅仅在消费快要三十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的情绪罢了!
为什么女人们的情绪这么容易被消费呢?要说这个问题的话那就要看看中国的历史,女人的“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和男人的“三妻四妾”以及中国社会长期有男性主导的历史现实,造成了女性的权利的觉醒,渴望权利,渴望平等,渴望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但同时女人们中间也还流行一句话“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句话同前面的渴望是不是很矛盾。
既然产生了心理上的矛盾,那么就有想解决矛盾的欲望,但想解决又无法解决,那会怎么样呢?就会产生两个字:逃避。
逃避这一行为在现在看来大多表现为对男性的不满,对婚姻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
这样的结局确实也不该单独的怪女性自己,这也有社会舆论的黑锅,过度的炒作女性,过度的消费女性,无非是为了利益:销售额,收视率。
在这样的舆论下,三十而已就真的只是而已了,可事实是三十真的不能用而已两个字来对待。
三十岁的普通人,大多面临前面所说的房子,车子,票子,对象已经工作生活的压力,如果不能够积极的去面对,那么被而已的不仅仅是三十岁的年龄,还有三十岁的自己。
快要三十的我们,更加要努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以向上的奋进之心克服重重的压力。
这样,才能以一个满意的自我迎接未来,装潢自己的小窝,陪伴最爱的对象,享受最美好的生活。
我也快三十岁的年纪,我相信我会拥有我想要的生活,三十岁只是在提醒我自己我要加倍努力,我不会仅仅而已二字。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