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刷屏的综艺总有一些,奇葩说是逃不掉的。可是最近再看奇葩说我真是觉得越来越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我是误打误撞中了奇葩说的毒,14年它的横冲出世带来了太多惊喜,我也是从海选就粉上了一票人。他们打开了我脑海里的另一个世界,也许它早就存在,只是我一直在忽略。都是打过辩论的人,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马东机敏又市侩,高晓松放肆又正气,蔡康永骄傲又温暖,三个人互不相让的插科打诨,惺惺相惜可正可反亦正亦邪。他们阅览世界,他们历经起伏,他们洞悉人心,他们回归本真。这都来自于他们对自己的深刻认知。
人经常会问一些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真蠢,个个都忙的要死谁要管你是谁,谁在乎你从哪里来的?
奇葩说里我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说你自己想说的话,管别人爱谁谁。墓志铭是死后被别人刻上去的,不需要你自己提前打草稿。可是我从奇葩大会到现在正式进入比赛,越来越不由自主的开始快进。
首先,奇葩大会就是以往的海选嘛。可是它杂乱无章有失偏颇。里面有名人有素人,名人说的再烂都有人鼓掌,素人说的剪出来大都是前言不搭后语(当然也许本来就说的很烂),但是如果真的这样,直接全部删剪就算了嘛,何必让人看到莫名其妙的表演。名人大都脸熟有些些的知名度,只是分享未免时间太短不够关注,而素人大多随意不够深刻。也许名人的高高在上本就让大家失去了对立辩驳的勇气,而素人一旦漏出破绽,就会被抱团奇袭,惨淡离场。太多的主观性和社会因素总是让那些人很快失去立场。
其次,时间骤然缩短造成了战局的潦草,这相比较以往几季来说确实是事实。也许是团队作战的人多了,分配开来的时间就少了。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多数急不可耐的开口,却瞬间让人抓住话柄,再陷入另一场迅速的口战。
生活里也多的是嘴巴比脑子快的人,大多为了表现的亲切易接近,都是话不落地满嘴跑火车。这样的人刚开始接触可能是自来熟,越是深交就明白,话不过脑口不对心,毫无营养。
奇葩说就陷入了这样一种怪圈,我们什么时候把中华好舌头当成一种奋斗目标了?我记得第二季里,肖骁对邱晨,即使在总决赛的关口,肖骁略微处于下风,他也没有乱了最后的阵脚,而是经过长长的思索之后才完成结辩。最后的结果没有想象的重要,反而全场安静等待一个深思熟虑的结句,那个画面一直印在眼前。
再有,奇葩说成了和稀泥,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诚然,尺度大,无禁忌,能犀利的频频消音,也能温暖的泪流满面。有发人深省的诡异思辩,也有颇接地气的感同身受。这是我最得意最沉迷的根源所在。可是这一季仿佛失去了原有的阵容,也失去了原有的核心。这个号称江湖最贵的网综开始一锅乱炖,人人在转型寻求改变,个个在耍太极左右开弓 。心很大,想要谋求主流媒体的全面认同,想要掌控正反面的感情逻辑,想要翻云覆雨的话语权,想要一网打尽的版图圈 。 请问,这还是我最初喜欢的味道吗?
大杂烩看似完满又丰富,可是都失去了食物原本的独特香味。一个人是怎么变坏的,是从开始混乱没有主见开始,是从无法辨别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智慧开始,是最后奔向一种大众套路价值观开始。一个节目也是一样。
我们都走过好多好多路,读过好多好多书,遇到好多好多坎儿,受过好多好多伤。但是我们没有破罐破摔,没有彻底失望,没有放弃努力,更没有丢掉自我。 因为,我们其实从来都不需要外在的证明 。
我承认,这是一个需要处处去证明的世界。演艺圈的要证明自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绝对天然无后天再造;作家需要证明自己的作品,成于何年何日何时何地,绝对自产无枪手;官员需要证明自己,永远廉洁奉公,绝未谋权利私;海归需要证明自己,思想正派努力刻苦学历真实含金量高;医生需要证明自己,没收红包手术无差错没加错药没打错针没说错话没态度差;一个节目需要证明自己,受众广传播快话题多金主壕收视率高……为什么我们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0岁出场,10岁成长,20岁彷徨,30岁定向,40岁打拼,50岁回望,60岁高老,70岁搓麻将,80岁晒太阳,90岁躺床上,100岁挂墙上。这是人的一生,这是很多人的一生。
我一直都在偷偷写字,到现在没有告诉家人,没有告诉朋友,没有在空间转发,更没有在微信里刷屏,累积的很慢但我很踏实。我当然也羡慕那些出口成章,出手成金的人。可是我明白我的目标不是非要站在山顶上,有风景可看就是幸福。有人从始至终美好如初,区别就在于你喜欢什么选择什么坚持什么。
生活不需要证明,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否舍弃不必要的事物,找到你真正的想要和自由。走自己想走的路,过喜欢的生活,写你想说的话,即使没有观众来观赏喝彩,至少你一直都有你自己。(虞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