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以来,读书无数,但从来没有读到过哪位作者标榜自己喜新厌旧,也从来没有哪一位作者呼吁大家去喜新厌旧,似乎喜新厌旧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遭人唾弃的词语——事实上,在骨子里,每一个人都是喜新厌旧的——为什么不敢坦率地承认自己是喜新厌旧的呢!
毕业之后,我又重新回到了农村,决心扎根农村,献身教育。但是,工作几年之后,我很快就厌烦了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是今天的重复,三十岁的我,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六十岁的样子!
太可怕了!难道我将会终老于此吗?难道我一辈子都要以这个小小的校园为圆心,以五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然后像蒙着眼睛拉磨的驴一样过完我这一生吗?不!我不喜欢!
于是,我开始寻找机会,希望能开始新的生活。终于,我通过一次招聘考试,离开了那所农村学校,来到了县城,开启了新鲜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追求新生活的权利,这样的喜新厌旧有错吗?
工作久了,便会感觉到单调。一成不变的生活总是很快就让人厌烦起来——再好的菜肴,连续吃几天都会厌烦,倘若让你吃一辈子,恐怕你只是想一想就会吐吧?
怎样给自己的生活注入新鲜的刺激呢?那就像章鱼一样,尽量把自己的触角伸向不同的领域吧。
我和几个朋友一起,报考了心理咨询师考试。这个新鲜的领域马上吸引了我的兴趣。意象,沙盘,叙事,NLP,精神分析,每一种疗法,都神奇有趣。工作之余,读几个咨询案例,在教师和心师的角色之间摇摆,真是有趣。
当然,喜新厌旧的人都有一个缺点——任何兴趣都像火柴一样,燃得快,熄得也快。我也不例外。我很快把心理咨询当成了业余之余的业余,又转向了其他领域。
我又恋上了古诗词,一口气买了王富仁的《古老的回声》、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苏缨的《人间词话注解》,钻入屈原李白的内心去,还愿他们几千年前的心理。
有一段时期,我忽然对文学鉴赏很感兴趣,于是加入了一所网络师范学院,选修了文学鉴赏课,还买了一些著名大学著名教授的讲课实寻,如王先霈的《文学性讲演录》、孙绍振的《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一本一本的啃,仿佛自己穿越了几十年的时光,坐在大学的教室,亲耳聆听大师的教诲。那些文字,将我带入了一个新奇的领域。
因为喜新厌旧的本质,我可以不断地折腾自己的生活,让它每天都有新鲜的、我知识经验之外的元素注入,这样,我觉得我自己每天也是新鲜的——今日之我非昨日之我,明日之我也非今日之我。
永远追求不断更新的自己,这样的喜新厌旧有错吗?
写到这儿,我又想起了那个古老的故事——《猴子摘桃子》。几乎所有人都在批判那只猴子,说喜新厌旧的人最终会一无所获。但是,猴子真的一无所获吗?最起码,它有过摘桃子西瓜掰玉米的体验——生活的本质不正在于不同的体验吗?
不过,那猴子终是过于贪心了,所以才会一无所获。倘若是我,每摘下一种水果,必会坐在树荫下,边赏美景边细细品尝,待那瓜果的芳香融入自己的骨髓之后,再走向下一个新鲜的远方,去品尝新鲜的生活滋味。
所以,我骄傲,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
后记:对于生活,我永远喜新厌旧,因为生活如衣服,常换常新是真理;但是对于情感,我却是喜旧厌新的,因为故人故情如古董,时间愈久愈珍贵。千万不要搞混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