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
最近读了一本积极心理学领域很有名的书——《心流》,感触良多,真后悔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
这本书里讲的“心流”,指的是当我们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我们的能力恰好能够接住这个挑战时,可能会进入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的特征是我们在做事过程中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同时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而不管工作多复杂我们都会觉得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说到“心流”体验,我不禁想起多年前备考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那段时光。
当时工作很忙,只能利用下班时间看书学习,但是悲催的是常常下班到家都已经10点钟左右了,而且备考时段正值北京的酷暑季节,加上当时租住的房子里没有空调,经常是书没看几页身上已经开始冒汗,学习条件可以说是非常艰苦!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却慢慢发现自己越学越有劲头,越学越兴奋,丝毫不觉得疲惫,常常学到12点多还觉得意犹未尽,基本上是一看表太晚了才会恋恋不舍地去睡觉。
即便是这段经历已经过去10年之久了,但是一回想起来当时的情形,我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满足感和兴奋感。
为啥面对巨大的备考压力、艰苦的学习条件和枯燥的学习内容,我还能如此投入和享受?
我觉得这跟“心流”体验有莫大的关系。
现在回看,当时的情景其实恰好满足了产生心流的三大条件:
首先,有明确的目标。
那一年是我连续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第三个年头,除了第一年顺利通过了一门之外,第二、第三年都颗粒无收,我在当时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当年要是再没有收获的话,下一年就会面临必须一次性考过剩余四门的巨大压力,所以我给自己下了死任务——第三年必须有所斩获。
正是这种决心和清晰的目标让我能够克服惰性,挤出一切可能挤出的时间认认真真看书、踏踏实实听培训课。
其次,挑战和能力之间有匹配性。
在吸取第二、第三年贪多一口气报四门但是最终颗粒无收的冒进经验基础上,考虑下一年还有一次考试机会,我综合自己的实力、时间以及注会考试的难度,最终选择了“保证过两门,争取过三门”的策略。
事后证明,这个策略非常正确,目标即没有定的过高让我产生畏难情绪,也没有轻松到让我可以等闲视之。
最后,中间过程有及时的反馈。
当时的复习策略是,先把某一章节的书看完、视频课听完,然后开始做练习题巩固。我发现,当我认真把书看完、视频课听完后,单章节练习题正确率达到了80%左右,这让我极其兴奋和有成就感,因为这样的准确率以前年度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及时的正向反馈,也激励我更加投入地看书和听视频课,相应地练习题的准确率也在稳步提高。其实,当复习进程过半的时候,我对于自己能够顺利通过考试那已经是信心满满了。
就是这种及时的反馈,让我的整个复习过程充满了愉悦感、成就感。
最终的结果就是,当年我顺利通过了两门考试,次年我又拿下了最后两门考试,把注册会计师证书收入囊中。
我觉得这本书关于“心流”研究的一大贡献就在于,既然总结出了产生心流的必要条件,那么就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设计出符合心流产生条件的情景,大幅增加我们的乐趣,提高我们的产出!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认为心流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最高级的生活方式,它可以广泛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娱乐、思考、工作和人际互动中。
心流这种方法背后更大的逻辑是,你要通过锻炼控制自己的意识,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从心流出发,作者重新定义了什么叫“乐趣”,什么叫“复杂”,什么叫“休闲”,并最终推导出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把自己的置之度外的时候,获得的副产品。你直接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把自己变得更复杂——在这个变复杂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乐趣,这个状态就是幸福的。
那么,结合最近两年学习九型人格的经历,我感觉在深刻认识了我们的性格之后——包括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通过不断的觉察,逐渐松动性格模式对我们无意识控制,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我们性格模式的主动驾驭,这正是一个典型的增加我们对意识的控制力,增加我们自身复杂性,进而降低“精神熵”,让我们的意识由无序变成有序的过程。
而当我们的内在更加有序、和谐了,我们跟这个世界也就和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