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研究杭州西湖“声景”的罗同学于30岁生日之际尝试了剃光头,她采用每天录制一小段杭州西湖导赏的方式,更有趣、更有意义地记录头发生长过程。)
01
2019年11月21日至2019年11月27日(即剃光头后的第36天到第42天),又一组7天过去了,“西湖小罗导”完成了上岗第6周的导赏工作,虽然依然在继续“钱塘江涛”专栏,但小罗导本周有用心思索如下问题:
“本周以什么样的视角向游客朋友们继续介绍同一处风景?”
而且22日这天呢,孔夫子旧书网上采购的《浙江古旧地图集》《钱塘江文献集成》等N套杭州西湖丛书到货,翻阅更多元及更深入的文献后,“西湖小罗导”一口气定下了第6、7、8三周的视角,第6周呢便是“由大及小”地讲,即从广域浙江讲到钱塘江,再细化展开,并留意最后一天预告第7周的视角。
02
于是,第1天讲钱塘江所属的“浙江”因江道弯折亦称折江、之江、曲江,并呼应上周西汉枚乘《七发》中“曲江”之谓,选用了一首言及“曲江”的唐诗;
第2天从浙江的“三江两岸”讲起,即浙江=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钱塘江东端是入海口,汇作杭州湾流入东海,借孟浩然的“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归八月钱塘潮;
第3天视域聚焦到钱塘江段,讲它“江南江北闲为客,潮去潮来老却人”的南北两岸、潮去潮来;
第4天回归钱塘江的潮声潮色,用孟浩然的《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引出唐代赏潮胜地“樟亭”;
第5天选用唐代杭州另一位市长姚合的“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呼应并加深游客们对上一日“樟亭”的印象;
第6天选用的杨巨源的《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一是用诗中“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介绍与“樟亭”同为赏潮胜地的“东楼” ,二来特意用诗题中的“白舍人”,引回白居易的诗;
第7天呢,再次请出白市长的诗《郡楼夜宴留客》,这个“郡楼”呢,便是上一日的“东楼”,而最后一天用白诗呢,还为引出下周第一天白居易“好基友”——元稹的潮诗埋下伏笔~
03
本周“西湖小罗导”日常讲解之余,“钱塘江涛”的相关文献阅读及论文写作也在同步展开,“三江两岸”丛书的《弄潮儿向涛头立·三江两岸潮文化》中,对小罗导选用的部分潮诗不仅有更为深入的解读,体系也更加完善、论述更是旁征博引,阅读时常有“呀,昨天讲这首诗时要是能多介绍这段资料就好了!”之感,后知后觉之后,便及时在当日讲解的前日回顾部分有所补充。
本周呢,最能吸引游客们的,应该是25日“西湖小罗导”点开“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官网中的“潮汐预报”网页,向大家介绍“潮去潮来”,however,尴尬的是,本着“一镜到底”freestyle的小罗导,对着网页卡壳了,抓紧请摄影师学妹暂停,认真研究一周以来的“潮汛”,然后再补拍讲解;
这次“科学研究”燃起了小罗导和摄影师学妹对潮汐形成的主因——月球的引力,以及月亮的月相变化等天文问题的兴趣,又开展了一轮学习探索,自身不亦乐乎的同时,感到有题材越来越广的话题可以和游客们分享,真好!
敬请各位杭州西湖的游客们期待“西湖小罗导”下周、week7的播报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