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大学后,这几年对父母对家一直都是思念。渐渐地,我意识到,现在的思念和刚上大学时的思念并不相同。十九岁二十岁的时候,在学校念叨想回家,是因为依赖爸爸妈妈带给我的安定和无微不至到啰嗦的关心。那时候,饭菜不可口的时候想家;买不到好看的衣服的时候想家;需要自己冲出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想家。但是,现在不同了。离开家这么多年,好像思念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不再需要什么事物去触发那份感情。与对爸爸妈妈的思念联系在一起的情感是自己远离他们不能照顾在身边的求之不得。
我想在第一时间告诉他们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第一时间和他们分享我的想法,可是时间与距离却不断淡化这那份新鲜。久而久之,新闻变成旧闻,似乎也就想不起来诉说了。现在的我,看到网上推荐的保健品想买给爸妈,看到合适的衣服想买给他们,可是很多时候渠道却又走不通。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是我不够用心吗?大概也是因为这份自责,在得知亚马逊开通中国站并且可以用美金支付的时候,我就很激动,也不想纠结汇率到底是怎么算的了。这只是我满足了我想为爸妈做的事情中的极小一部分,很多事情,我还是“爱莫能助”,所以心里总不是滋味。如果我现在放弃这两年来追求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回到离他们近的地方,爸妈应该不会百分之百支持。说不定心里也会不是滋味。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矛盾。
我总是在思考,爸爸妈妈需什么?他们喜欢什么?然而,我印象最深刻地却那么微不足道。我只知道,妈妈喜欢吃杏子,汤饭,拉条子。爸爸喜欢吃甜的。他还一直想要一个像样的公务包。另外,他的刮胡刀好像用了很多年了,我想给他换一个。妈妈穿衣服喜欢有个性的,那种不张狂的个性,不要很多带有女性特点的蕾丝花边装饰的。老实说,我不敢确定自己是否能一下就买到妈妈喜欢的风格的衣服。我也不知道爸爸曾经在部队里当炮兵时是负责瞄准还是装弹。越想越觉得自己不是个尽责孝顺的女儿。记忆中,爸爸妈妈牺牲自己一直都在节省,为了给我一个舒适的生活,所以你们喜好和想法就不能完全抒发出来了吧。爸妈,现在的话,想要什么,请告诉我吧。或许我暂时不能买来给你们,但是我会记在心里的。
经常,爸妈会跟我说,没有我在的家好像不像家了。我听了之后,并不完全理解。离开家,对我而说是去往全新的精彩的未知的世界。这些听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但是,我好想现在才明白,我离开家,对父母来说,是要重新适应第三个人被抽离后的二人世界。这个过程变得尤其困难,因为他们的所有思想所有行动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全部都是和我有关的。高中的时候,爸爸可能六七点就要起床做饭。我离家之后,不知道他是否能安然睡到八点再起床。当晚上我不再在写作业过程中打开书房门去洗手间,一小截路上还要蹭着看两眼电视的时候,不知道妈妈会不会不由自主地看一眼黑着灯的书房,想着蛋蛋什么时候才能写完作业啊。我觉得,世界也真是奇怪,在两个年轻人你侬我侬的时候扔给他们一个小不点;在他们和小不点建立起最深厚的亲情之后,又展现给小不点一个激动人心的新世界,然后诱惑她离开她的爸爸妈妈。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一样这么依恋彼此,但是好像不论顺境逆境,我始终会不定期因为想家而情绪崩溃一次。这个月来大姨妈,肚子疼。感觉是最疼的一次。站不是,坐也不是。甚至连躺着都难受。然后大哭一场。越哭越想家。大姨妈肚子疼进而诱发想家,估计没人理解的了吧。但是,爸爸妈妈真的是我全部生活的支撑。
真正长大之后,我就不想长大了。长大的代价就是父母的衰老。我因此而希望自己从未来过。这样,爸爸妈妈或许就不会老。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其中就有这样的歌词:门前老师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她,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我是哭着打完这几句歌词的,因为觉得现实太残酷了。有时候想想,自己现在这样有家不回是图什么呢?如果有一天我累了,爸爸妈妈一定会接我回家的吧。他们还能还要等我到什么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