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去年《人世间》的爆火,年代剧迎来了春天。
近日,央视推出的《人生之路》,一经播出便登顶收视第一。
这部剧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陕北和上海。
陈晓饰演的高加林,是一名出身贫寒的农民子弟。
从小到大,都是村子里的“状元”,他心高气傲,一心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走出黄土高原。
1984年,高考如期举行。
高加林和村支书的儿子高双星,一起参加了高考,还报了同一所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高加林所在的县,已经5年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了。
高加林作为全村最会读书的“状元郎”,理所当然地被寄予厚望。可当高考放榜时,他却意外“落榜”了。
反而是一起长大,成绩很差的发小高双星,意外考上了大学。
高考的“落榜”,让高加林一蹶不振,几天不吃不喝。
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并没有“落榜”,而是被冒名顶替了。村支书让他的儿子高双星,拿着高加林的身份去读了大学。
毫不知情的高加林,还以为是自己发挥失常了,整天抑郁不已。村支书自知对不起高加林,所以在推荐老师的时候,举荐了他。
重新振作后的高加林,收起沮丧,走上了乡村教师讲台。他告诉山里的孩子,读书是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最佳选择。
正当他开始安心当一名山区的人民教师时,却又被资本家排挤出了教师队伍行列,被分配去当卖馍的销售员。
命运的连番打击,没有击垮高加林,反而激发了他身体里的不屈和倔强。
最终,他凭借自己的才干走出大山,谱写出了不平凡的一生。
这部剧播出后的成绩亮眼,官媒也亲自下场点评:
“《人生之路》从叙事层面,描绘出高加林的生命延长线,为他根植于中国语境的人生之路提供了‘上海方案’。
该剧不但以叙事扩容的方式,续写了主人公在上海的奋斗历程,更对其青年时期的人生迷茫与困惑,做出了应和时代要求的回复。
“我相信,它该给观众的,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致敬和缅怀,更有对走好今后每一步的引领和启迪。”
官媒的点评,字字不提演员演技,却字字珠玑。
男主人公高加林,即使一次次面对命运的不公,即使身处贫困的陕西农村,却从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他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村里人,也帮助自己走出了时代和地域的局限。
他这样的精神,非常值得当下年轻人学习。
而剧中的女主人公刘巧珍,同样也是非常出彩的角色。
没文化的父亲,坚定地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刘巧珍读了两年书后,他就让女儿回家,帮忙种地干活了。
刘巧珍没有什么大智慧,可她勇敢、明亮、炽热。她深爱着高加林,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生命里的那一抹光。
她十分欣赏高加林的才华和为人,哪怕他因为高考“落榜”的事情,对自己大喊大叫,刘巧珍依然深爱着他。
高家贫穷,父母都是文盲,在高加林“落榜”后,许多人越发看不起高家。
刘巧珍却不以为然,反而更加大胆示爱。
在那个还相对保守的年代,刘巧珍无疑是特立独行、饱受嘲笑和冷眼的。可恰恰也是这样的女人,才会被高加林看见。
说起来,每部剧都有好人和反派。
《人生之路的》的坏人,当属高双星的父亲高明楼。
作为一村之长,在收到高加林录取通知书后,却自私把通知书藏起来,并且让自己的儿子顶替高加林去读了大学。
这样的行为,可谓是无耻至极。
在那个年代,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就连央视主持人康辉,差点儿也遭了殃。
不同的是,康辉最终通过比较有人脉的父亲,把名额抢了回来。
而寒门出身的高加林,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他辛辛苦苦十几年寒窗苦读,本该拥有美好的前途,却被高明楼给毁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明楼就是导致高加林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
好在,高明楼这个人也没有坏到底。
他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在某些地方,给予高加林另一种补偿。
上世纪80年代,曾被誉为文化和思想开放的时代。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全国大地,经济开始腾飞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从闭塞走向开放。
西方企业涌进国内,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也把新颖潮流的文化带到了国内。
在那个年代,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的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就像高加林一样,虽然上大学被人冒名顶替了,但是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虽然这部剧,被一些媒体批评服道化不走心。
80年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竟然还骑得起二八大杠,女演员脸黑,牙齿白得亮瞎眼等等。
但瑕不掩瑜。
《人生之路》仍不失为一部激励当代年轻人,勇于担任,积极上进的好剧。
作者:墨墨 编辑:小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