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儿子马上五岁了,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幼小衔接非常重要,今天听了幼儿园举办的讲座,分享了很多干货,我进行了以下总结。
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首先幼儿园是以活动、游戏、手工为主,体验感较强,主要是集体活动,时间也相对比较宽松。而进入小学,是以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课程,有作业有考试,需要独立完成的,时间也相对来说比幼儿园紧迫一些了,而且还有很多的规矩和习惯需要养成。那么怎样去做好小孩子的幼小衔接呢?
一、父母要做一个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者
首先,要有时间观念,不要养成磨蹭的习惯。大部分小孩都会有一些磨磨蹭蹭的习惯,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三分钟是多久、五分钟是多长……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慢慢给他灌输时间概念。比如,吃饭时,可以在餐桌边放个小闹钟或者番茄钟,给他设定时间,让他有时间的概念。
其次,从生活细节入手,锻炼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就不会像幼儿园那样配备一个生活老师,去照顾小孩子的生活起居,每个小朋友都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自理能力,比如,早上起来,自己洗脸刷牙,盛饭吃饭,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衣服……小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他受益终身。
这个世界上多数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去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二、做一个孩子快乐学习的陪伴者
现在的家长都过早的让孩子去学习超乎孩子年龄的知识或者超负荷的学习各种特长,让孩子每天疲惫不堪,没有玩耍的时间,没了童年时光,可能早期他会领先同龄小朋友,但是有可能事倍功半。著名的教育学家对同卵双生子进行爬楼实验:在一个孩子48周的时候,让他进行手脚并用爬楼梯训练,另一个孩子在53周时,也进行一模一样的爬楼训练。最终两个孩子几乎同时到达目的地。拔苗助长,对于早期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可能对孩子将来发展还不利,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就是陪伴他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还有就是陪伴孩子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来说收益终生,前期可以给孩子讲讲绘本,等他识字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自己独立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旁边看各自的书,只需要默默地陪伴他就好了。
最好的教育是在孩子最好的年龄,最美的时光陪伴他,引导他,去深入地了解生活,去充分地挖掘自己的天性,而这些都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