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家户喻晓,蚌张开壳晒太阳,长嘴鸟鹬过来啄它的肉吃,蚌于是合上壳,长嘴鸟鹬的嘴被蚌的壳夹住,二者争持不下,被渔翁一起捉住。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定,史料大部分来自战国时期。
“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道门前是衲僧。”,这首诗是唐朝僧人乾康做,大意是对岸俗人忙的风风火火,山中寺庙前的人对人冷冰冰。煮茶的孩子不要为难我,你就说门外来访的是一个穷和尚。
这个故事与这首诗诞生在不同朝代,相隔至少百年以上,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却被有心人百年姻缘一线牵,这个姻缘就是“战争”。
古人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运用到战争中,当敌对双方相争时,既不援助某一方,也不劝和,静观其变,当时机成熟时,及时出击,坐收渔利。后人借用乾康的诗,把这一战术总结成为“隔岸观火”,即三十六计之第九计。
“隔岸观火”中的火,我理解为“战争”,也可理解为“争斗”等。“隔岸观火”,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就是单纯的看,与我毫无关系;第二种就是我不仅看,适当的时候我要得好处,要得大大的好处,;第三种就是我不仅要看,我要火上火浇油,或许这把火原本就是我烧的,有点借刀杀人的味道。
起火的双方无非就是为了利益,不起火肯定得不到利益,但起火就一定能得到利益吗?是否想过,在你们争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在不远的“隔岸”,有人虎视眈眈的瞅着你,等着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