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作品,也是传统神话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四大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除了有大的格局与气势、深厚的文学精髓、精湛的人物塑造,我认为最妙的是里面对人性的描写非常立体化,国内的很多电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非黑即白的,但是在四大名著中人性的多面化体现的比较真实。
比如,孙悟空的形象,影视剧中塑造的性格是脾气急躁,胆大妄为,受不得一丝一毫的气,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实际上孙悟空不是一开始就是这个性格的。
在他学艺的时候,刚入菩提祖师门下,祖师问他:“你姓什么?”孙悟空不晓得什么是姓氏,带非所问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
这是我们印象中的孙悟空吗?分明是一个没脾气没性格的软弱可欺的老实人啊!好吧!就当是那时候没本事所以也没脾气!
但是等他学了艺回去之后,性格就变了,开始强硬起来,下龙宫勒索龙王,到地府欺负阎王,四海神仙一个都不放在眼里,更别提偷蟠桃、反下天庭等一系列惊天动地的所作所为了。
这是孙悟空的变化,再来说说唐僧,他真的是影视剧中那个老实忠厚的和尚吗?
完全不是,我认为在原著中,他根本就是个势利眼。
回想一下唐僧是怎么骗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的。
孙悟空要去化斋,三藏假意道,我那包袱里有干粮。
孙悟空不疑有他,打开包袱便看到了观音送的那嵌金花帽,猴子性急,贪新鲜,立刻便问这是什么?
注意!三藏是这样答的:“这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这谎话说的,简直太高明了,若真是个老实人,估计想出的谎话没这样有水平,指不定会说,这是别人送的,或者说这是专门给你做的云云。
但唐僧在短短的几天接触之后,立刻就知道孙悟空的软肋了,怕念经,怕行礼,于是便“顺口”编了这套谎话来骗他,果然,一击即中,火眼金睛的孙大圣立刻就入了套。
再说道三藏初收悟空,闻得他说自己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如何厉害,有惊天动地的神功妙用,三藏这时候的反应是“闻言暗喜”。
接着到了观音院,一个和尚见了孙悟空,便咬着指头对三藏道:“这般一个丑头怪脑的,好招他做徒弟?”三藏道:“你看不出来哩,丑自丑,甚是有用。”
类似这般言语在书中多处可见。
唐僧在发现自己能控制住孙悟空之后,便对孙悟空没有刚开始那样惧怕了。
孙猴子爱显摆,在观音院里拿出袈裟闪瞎了众人的眼,当夜便招来一场祸事,第二天一早,三藏知道了他火上浇油的事情,先来问袈裟,孙悟空说没事,这时候的三藏又摆出这样一副嘴脸,
“三藏恨道:‘我不管你,但是有些儿伤损,我只把那话儿念动念动,你就是死了!’”
这是一个有道高僧该说的话吗?
为什么听起来这么像一个市井里斤斤计较的妇人?
好了。关于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剖析,今日就说到这里,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