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图卡12 - 先考试后学习,利用无知的潜在价值

【知识描述】

“本来我能做出来的”、“这道题我做过类似的!”、“就是当时没有想起来”

你在考试的时候会不会有上述这些想法,看到题目觉得非常眼熟,就是想不出来怎么做,或是有一些知识点没能想起来。最后归结为自己考试紧张,发挥失常。

其实不然,这只是你的错觉而已,你错把“熟悉”当作“熟练”,高估了自己

考试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面对考试结果,就不要自欺欺人了,坦然面对它。

先考试后学习

我们在小节结束、单元结束时,不着急接着学,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自我检测。通过检测找到我们的知识盲区,打破熟练度假象,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对知识的储存提取能力。

错题整理

考完试不是对对答案就行了, 一定要进行错题整理。

对于单个错题,要思考:

①考察的知识点

②如何运用知识点解题

③解题过程

④其他方法

对于多个错题要进行错题归类分析,找到错因:

①知识点不清

②审题不清

③表述不清

【知识联想】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中提到考试时为了找不不懂的地方,通过考试建立错题集,找出知识盲点。并且把成果以看得到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有助于保持动机,成为激励。”(来源简书:云轻说图解

【经历联想】

熟练度错觉会打击自己的信心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数学学得比较难,但我还是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去学。有些题目只是写了主要的解题过程,心想等考试时再完全写出来。结果考试的时候傻眼了,完整的解题过程是怎样的,这个条件怎么用,我明明会的呀。最后没考好。

没考好,我觉得是考试紧张造成的,心态问题而已,不用太在意。

结果,又没考好,嗯,心态问题。

下一次,还没考好。

渐渐地,对我是否适合学习数学产生了怀疑。虽然在整理错题,但是对于错因很少分析透彻,只能够分析到题目怎么解,但为什么不会思考甚少。对于一些自以为熟练但是自己知识盲区的地方完全忽略掉了。

现在想想,如果能够正确面对考试,或许数学就能学得好一点。

【行动与启发】

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错觉呢:“以为自己很厉害,但实际并没有达到要求”,一些事情检验了我们的知识盲区和能力盲区,我们却找各种理由、借口甩锅。

带着这张卡片的内容观察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或许会让自己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你是怎样看待考试的?你是如何对待考试结果的?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