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枫桥,是一个江南小镇。有山有水,山围着小镇,枫江从镇上蜿蜒而过。不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小镇一直是一幅山水画,只不过色彩不同罢了。
路过这些老宅,白色的墙上,斑驳的墙壁留着岁月的痕迹。
门楣都是高高的,窗户开得很高,只允许探出一个身子出来。深色的木头门,上面是红色油漆褪了色的黑,下面一截是发白,江南的雨天,风吹着雨斜打在门上,日积月累,就被雨水刷成这样了。
以前的老屋,都会有门槛。讲究的人家是用石头切成的,一般人家都是用一段厚实的木头立着。人进出门口,是不能踩在门槛上的,要跨过去。有这么一个说法:跨过了门槛就跨过了坎,谁不希望一切顺顺利利的。
小时候盼着自己赶紧长大,喜欢踩在门槛上,那么一站,就觉得自己一下就长高长大了。我妈看到了会让我赶紧下来,可那里肯依,她一转身便又上去了。
门槛还可以当凳子用。冬天的时候,关上门,人靠在门上,太阳照在身上,半眯着眼,手里拿着妈妈做好的番薯干,嘴巴“巴扎巴扎”吃。坐着坐着就会睡过去。夏天的时候,打开门,就会有一股凉风穿过,坐在门槛上,烦躁的心会安静下来。有时吃饭,在碗里加上一些菜,也喜欢坐在门槛上吃,而且会吃得特别快。可老爸会说:不成体统!所以坐在门槛上吃饭的机会还是不多。
门槛前面会有几个台阶,一般都是用又大又厚的石头叠起来的,特别牢固。
屋顶是用黑色的瓦片一片叠着一片盖起来的。现在都是水泥浇筑,又方便又整洁,我看着却不怎么喜欢。
瓦片自然有瓦片的好,从外形上说,这黑瓦配着白墙,多有意境,颜色也好,怎么看都是一种中国美:淡雅,内涵,柔和。从作用上讲,这瓦片一层层上下叠加,隔热效果也好;做一个三角的屋顶,江南雨水多,这样一个角度更利于排水。
老宅里面住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些老宅甚至空着。只有阳光风雨依旧,还有门前的大水缸,不离不弃,讲着故事。
这样的老宅,在小镇上也快慢慢的消失了,我们的回忆只能在照片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