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社群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些悲剧事件的发生跟原生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但凡家庭能给到这些孩子一些支持,便不会使他们走上绝路。看到那悲剧背后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更加坚定了我走心理学道路的决心。
如果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有一部分人从中受益,哪怕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开始觉醒,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我觉得对孩子个人来说便是最大的获益。这让我想到了那个经典的故事。
退潮后,海边的沙滩上留下很多小鱼,在烈日的炙烤下,它们即将面临死亡。这个时候,一个孩子来到海边,一条一条捡起小鱼,把它们放进大海。有人问孩子:“沙滩上有那么多小鱼,你捡得过来吗?一条小鱼而已,有谁会在乎呢?”孩子一边往海里扔鱼,一边说:“你看,这一条在乎,这一条也在乎……”
我们的孩子就像在海滩上挣扎的小鱼,没有人会在乎他们,我们只在乎自己。包括父母,尽管口口声声说“我们爱孩子”“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我们做的又有多少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们只是把我们的需要强加给了孩子而已。
还有一类家长,是对孩子这个生命本身关注不够,缺乏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但心灵和情感的缺失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到物质构建的社会里。很多年轻人由于不懂教育,在无知中养育下一代,给孩子一台电视、一部手机,于是孩子看似听话乖巧,直到有一天把孩子带出家门,才发现原来孩子已经错失了很多项发展的关键期。于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症儿童就这么被养育出来了。
当发现孩子出了问题,这时才会着急,而着急已经晚了,想要改善太难了,这需要家长付出成倍成倍的努力才行。这对家长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于是他们又轻易地选择了放弃。同时,为了避免使自己难以接受,他们更愿意相信是孩子自身发育的问题,是先天不足的问题。因为让他们承认孩子的问题的形成是自己的养育方式造成的,这对他们来说,又太难了,于是他们又不得不推卸责任到孩子自己身上。
总之,见证了太多问题孩子的家长,好不容易把一个孩子养坏,想让自己做出改变,把孩子再养回来,这太难了。家长只想在自己不改变的前提下期待孩子的自动改变,或者自己花点钱,找个医生看看,孩子就能好起来因为我花钱了,我付出了,你仍然没好,这和我无关。稍微有点心理学或者教育学背景的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家长不成长,不学习,永远也别期望孩子能主动变好。就像家长自己不主动学习一样,在孩子的内心也有一个声音,我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本来的样子,不是我不好,是这个世界不好,我无法改变世界,所以我也只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