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家里老人和兄长发生了一次争执,起因是兄长期不爱做卫生,房间邋遢,老人看不惯,帮他做卫生,结果因为丢错了发票,被兄长发脾气。老人觉得又气又委屈。似乎这种场景很熟悉?
为什么明明出发点是好心,却换来不领情?
一个概念:什么是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就是自己愿意/应该承担负责的事情;比如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人生道路选择,自己喜怒哀乐与幸福等。
别人的事:别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人生道路等等。
相信有许多人身边不乏这样的家人/伴侣,比如对方生活比较邋遢,这是他的生活方式。
你也许也会说:对方和我生活在一起,对方的邋遢让我受不了。怎么只是对方的事呢?很抱歉地说:虽然大家在一起生活了,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对方不愿意改变,那有两种情况和三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你和对方提出自己的想法,感受。
第一种可能:如果对方愿意改变,那么皆大欢喜。
第二种可能:对方不愿意改变,那么你有两种选择:
第二种选择是:和对方对抗,那么结果显而易见,就是双方发生矛盾分歧。
第三种选择是:接受他本来的生活方式,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做卫生。而选择做卫生这就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事。并且结果是大家相安无事。
我们都渴望自己的感受被尊重和照顾,同样对方也如此。没有人喜欢自己的人生被他人指手画脚左右。你说呢?
也许有些做父母的会说,可是我不能看着我的孩子犯错啊。殊不知我们越抗拒,越容易产生反作用。为何我们和孩子,伴侣的关系紧张,因为都是在撕扯的状态。我们认为自己对,对方错。对方认为自己对,我们错。
我们能否静下心来,倾听对方的想法,不横加否定,然后列出自己的的观点与对方探讨?在分析利弊后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对方?
哪怕真的犯错了,人总会在犯错中成长吧?我们为何不能允许对方一些犯错的空间呢?
有些父母常常担心孩子不好,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心想事成。无论好坏,只要不停地强调。大多都会成真。所以我们父母如果常常念叨孩子不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加显化孩子不好的这一面。那如果想让孩子更好,那与其担心孩子,不如转化为祝福孩子越来越好。
老天的事:生命的生与死,福与祸,家庭出身的富贵与贫穷,人生境遇,自然天气诸如刮风打雷下雨等等。比如我们常常希望事情按照某个事情发展方向发生,可是有时候越是在乎这个结果,抗拒不好的结果,反而结果有时候不如意。反倒是那些去努力去做,放下对结果的执着,反而容易有好的结果。
去年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表现就验证了“尽人事,听天命“”这句古话。在前面比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女排姑娘们放下对结果的执念,全力以赴拼搏,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常见的界限感模糊表现
在中国家庭社会关系里,第一种最常见的模糊界限感的表现就是父母替儿女越俎代庖了。小到吃穿住用行,父母包办,大到高考志愿,婚嫁,工作选择父母替子女拿主意。
确实,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真的很深,这也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爱的表达。只是,这也往往是关系会有冲突的根源。
父母爱子女,无可厚非,但是最终子女都会长大,大部分父母终究不能陪子女走完一生。很多子女即便成年,仍然没有精神断奶。把一切问题归结于父母,归结社会,他人等等。他们既希望独立,又害怕与父母分离,同时很难形成对事物的判别,常处于两难状态。生命自主权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丧失。这也催生了很多啃老族。父母辛苦,孩子也没法独立生存。
想到最近刚看的《冰川时代5》,里面有两个大象父母,非常害怕女儿结婚以后失去她,于是千方百计地阻止女儿与他的大象伴侣结婚,不给女儿远离自己。或者给女儿灌输恐惧的意识:离开父母了,生了孩子没人照料,生活食物来源不稳定,没有着落。希望女儿结婚后不远离自己的照顾。在制造恐惧下,试图让孩子不离开自己的保护。其实这也反应了父母们害怕分离。
但是生命终将需要分离。无论是生命体的分离还是内在成长上的分离。因此,我们需要去接纳这种分离,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远离父母或孩子。我们可以用日常的行为去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支持。但是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与选择。同时也要开始慢慢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二种常见的模糊界限感就是孩子结婚后,父母和孩子居住一起。小两口一有争执,父母立刻去袒护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也是造成诸多婆媳关系恶化的关系。
因此,强烈不建议父母和孩子居住一起。除非父母非常开明,不随意干涉孩子之间的问题。小两口的问题就应该自己解决,第三者一插手,反而帮倒忙。除非孩子们来请求咨询父母的意见。
如果不得已需要和父母居住,也要和父母事先沟通声明,划清该有的界限:夫妻有争执,请父母不要随意插手。除非子女向父母求助。
第三种常见的界限感模糊的就是伴侣之间。我们往往和伴侣之间很亲密,这也导致我们误以为伴侣的就是我的。就会放下原有的尊重。不小心会把伴侣“太当自己人”。说话口无遮拦,随意点评伴侣的缺点,不小心伤害伴侣的自尊心。不小心成为彼此的“差评师”,或者随意翻阅伴侣的手机“查岗”。
有人说,婚姻就是两个合伙人在一起。希望搭伙走完一生。要想拥有持久的婚姻,更需要找到彼此的共同利益点,在某些时候尊重对方,允许和而不同。对方爱吃面,你爱吃麻辣烫。那就两个一起买,各取所需,不就皆大欢喜了么?何必拉着对方和我们一样呢。
清晰你的界限感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基本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如果我们能成为一个有界限感的人,我们会意识到这种不同,并尊重这种不同。
这时候,我们会在面对差异的时候,可以允许差异的存在,而不是抱怨指责控制命令对方。我们和对方在一起的关系会很舒服。
所以,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让界限感清晰起来,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