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一直有个很偏执的想法,觉得它的美丽和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的不连续性。既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都是故事或是导演构建的世界,它是非线性非理性的,因而能引人入胜,发人思虑。
但也会有如杨德昌这样的导演,他就拍生活,生活本身,不过多解释,亦不做结论,比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再比如《一一》。如果说《牯岭街》讲的是第一代在台湾出生的外省人的青春,那《一一》讲的可能就是这代青年步入中年后的生活,但又不仅仅如此。
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一》到底为何意。是洋洋所说的,我们只能看到自己前面的一半,看不到后面的一半;还是妻子敏敏最后所谓的,事情原本都是简单的,没有那么复杂。所谓大道归一。也许敏敏最后所言,也是杨德昌的本意。
先贤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想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都是从简单开始的。我们的童年,可能如电影中洋洋一般,无忧无虑,孤单或快乐都是那样纯粹;少年和青年时,可能如婷婷那样,乖巧而安静,又或者如莉莉那般,张扬而叛逆;到了中年,可能是阿俊,踏实稳重,又或是如阿弟,忙碌而浮躁,但相同的是,都开始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力,世事的无常。
电影中,敏敏对着阿俊哭诉,我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到了晚上,想对着昏迷的妈妈说几句话,却发现每天说来说去都是那几句,真的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干嘛。这段话,让我深有同感。因此有写工作日志的习惯,忙碌了一天,到晚上去记录时,才发现今天也没有做几件事情。很多时间,都是在不知觉中流逝了,而所谓的忙碌,往往掩盖了这种流逝。想来,这可能是现代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了。快节奏的生活,时间似乎被事情填满,忽然安静下来,空虚和无力便会自然的袭来。
看比赛时,每当自己的主队落后或是处于被动时,总会在心里大喊,不要怂啊,和他们正面刚。但比赛终归是比赛,有具体的对手,而生活若是一场比赛,我们时常连对手是谁都不清楚,所以便也无从刚起。它似水也也似山,但更多的时候,它就像一团烂棉花,一刀砍下去,刀也会深陷其中。
年岁渐长,慢慢的也就和生活达成了和解,我们不是对手,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相互陪伴的伙伴,需要彼此之间的了解和理解。也渐渐明白了普希金所说的:世间没有幸福,但有宁静和自由。心底也更加感激如杨德昌、李安、是枝裕和、北野武这样的导演,感激他们心底那一丝温柔,一些善意。他们正是自己年少时立志要成为的人,在看透了世间的冷暖善恶之后,依然心存热爱与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