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上个星期四,几个男生到校后没有安安静静地在教室里读书、写作业,反而鬼鬼祟祟地躲进厕所,良久没有出来。后有男生向我汇报说:“他们几个躲在厕所里玩。”“哦?”我顿觉奇怪。又不是什么高档厕所,有优雅的环境、清新的气味,学校的厕所常常飘出异味,这几个男生肯定有什么名堂。“再去看看,他们在玩什么?”“一男生奉命而去。”不一会儿打探清楚,他们在厕所里讨论鞋子。
一提到鞋子,整个事件我就明了了。前几天就曾围绕鞋子发生了一场小摩擦。女生张锦芸无意中踩了杨泽龙一脚,杨泽龙愤愤不平,以脚还脚把小姑娘踩哭了。当时,我就注意到杨泽龙买了一双新鞋,雪白的,耐克,鞋面上有半个灰灰的脚印。被踩了一脚,到底有多疼,我们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个小伙子肯定很心疼。因为爱惜新鞋,所以才会发生冲突。教育了一番,无外乎告诉女生,即使是无意踩到别人,也应该及时道歉。教育男生,不应该因为别人无意的举动,而以脚还脚,伤害同学情义。事情到此为止,开始上课。
那这个男生今天又为何聚在一起讨论鞋子呢?我把几个男生叫到跟前询问:“你们在厕所里干什么?” “没干什么。”几个人本能的否认。“哦,真的吗?我可是听说了,你们几个人在讨论鞋子。”直接询问不出来,就得放点信息出去,让他们明白,老师可不是一无所知。这交心理战术,警察询问估计也是如此吧!攻心战,坦白从宽。
果然,王志远开始动摇了:“杨泽龙说他的鞋特别舒服,而且很贵,要1250元。”哦,我明白了:是杨泽龙在炫耀他的鞋子。另两个吃瓜群众,出于羡慕或者嫉妒,想要试试。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告诉王志和曹中翔先回班级学习,以后到校后不要浪费时间。关于杨泽龙如何处理,我陷入深思。这个孩子一向和同学处理不好关系,斤斤计较,我想此事可能是一个教育的契机。我给他留了一个问题,“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问问他们有几双鞋超过1250元?然后和我汇报,并谈谈你的想法。”他点点头,似乎因为我今天没有批评他而感到意外。
第二天,他告诉我说:“我妈说了,我只有这双鞋超过一千块。”“不对,你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我让你问,你妈有几双鞋超过1250?”他重新领命去问。下午回答我说:“我妈说她没有哪双鞋超过1250。”“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半晌,他一言不发。也许一个十三岁的男孩的心思还不够细腻,能体会到父母的爱。我继续引导:“为什么你妈不买超过1250的鞋““太贵了。”他答。
“那为什么给你买?”“因为我说这鞋好看,我喜欢。”“就因为你喜欢,你妈就毫不犹豫的给你买,而自己却从来也没买过。你体会到了什么?”他没说话,但我看到他把头低了下去,内心应该是有触动的,只是不愿表达出来。“你应该感受得到父母对你的爱,他们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想尽力满足你的愿望。但你有体会父母的辛苦吗,你知道这1250元是怎么赚来的吗?”老师想通过这件事给你说三点:“一、不要去炫耀你拥有的,如果是物质方面的,那就更不值得炫耀。你看很多名家大师,他们的穿着往往很朴素,他们更注重的是精神的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一个人如果精神不高贵,仅仅通过外表去装扮自己,那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希望同学们不要攀比,炫耀,形成不正之风。第二,无论鞋子有多贵都没有同学情谊贵重。你看你们小学同学六年,还有两个月就要各奔东西,你能因为一双鞋子就影响友谊吗?那就得不偿失,人为物役了。第三,要体会父母对你的关爱,要学会感恩,而不是一味地向父母索取。”此时,他把头深深的低下,有泪从脸庞滑落。
我想此时,他内心一定有很深的触动。我一再让他去问父母“有没我一双鞋超过1250”这个问题,是源于我对他、对他家庭的了解。事实也果然不出我所料,他妈妈并没有如此贵的鞋。如果他的家境十分优越,我也并不在意他穿一双什么牌子的鞋,毕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质量是每个人的追求。但从他对鞋子如此爱惜的程度,可以猜出他并不是每双鞋都如此贵。假如是这样用,他就不会如此在意鞋子的品牌,炫耀鞋子的价格。
至此,完成了对该生的教育。
但是,教育的思索并没有停止。如果家境没有好到一定程度,是不是也要无止境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呢?现在有很多论调“再穷不能穷孩子”、“对孩子要富养”,但这样的“富养”最终会养成什么样的孩子?想起了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承担。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
前几日法庭宣判了“拿不出彩礼钱婚礼告吹 逆子将母亲折磨致死”恶性事件,不久又爆出“上海48岁海归啃老7年,老母亲重病无奈起诉”的新闻,这一桩桩足以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有多么重要!
不要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总有一天总有要求是你满足不了的,那时你怎么办?父母们醒醒吧,“富养”孩子的精神,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卓越的见识,勇敢的担当,这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是“富养”还是“穷养”,终究是要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