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蔷薇:摩崖石刻

想说,这一篇我读了两遍。前面的部分,我沉浸在他文字描写的美上,我仿佛看见了积雪、木屋、松鼠觅食、兔子的脚印……这一连串的事物我在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的,但在他的描述里,我好像真实见到了。用心体会文字,它是那样的美,抵达心灵的那种酣畅。

给我震撼的是后半部分的描写,其实更多是一些思考,写了渔民的精神和写作者的精神其实是一致的。海上的渔民几百年间延续着捕鱼的事业,不管发生了多少次海难,也有许多葬身大海的渔民,尽管危险重重,仍然在继续着他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事业。人不应当向大海低头,更不应当向生活低头。

正如作家一分钟也不应屈服于苦难,不应在障碍面前退却。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作家都必须不间断他们的事业,这事业是先辈们传给他们,同时代人托付给他们的。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说得好,要是文学沉寂了,即使只沉寂一分钟,其后果的严重不下于人民的死亡。

读至此间,我想起了周恩来同志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中国的近代为着这句话,为着这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前进奋斗,才有了如今幸福而安稳的生活。

亦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弃医从文,一支笔杆骂醒沉睡的人,从而使更多的人思想觉醒。

所以作家的写作不是一种墨守成规的手艺,也不是一种行当,而是一种使命感。驱使着我们像穆尔塔图里和凡·高那样的创作者般,为了正义和美好去奋斗。

每一个时代,召唤与使命赋予我们的意义在时代的洪流中变幻莫测,在迷茫前路除了自己的内心的清澈,穿越层层迷雾我们是否又能坚守?这是个值得思考,又必须要我们自己明确的。写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更多的是需要沉下心来,想想清楚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或许很多时候会基于现实生活的困难选择放弃,但更多的时候是看到,还有人在坚持,便也就能坚定信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金蔷薇》的简介中说到:这本好书不仅体现了内容之美、文体之巧和语音之妙,还强调阐述了作家的使命。 《金蔷薇》的第...
    晓华理说阅读 5,051评论 0 1
  • 我对本章题目有些好奇,总要去猜想这几个词的原文是什么,并且偏心地以为这就是译者的神来之笔。原因是,这四个字太中国化...
    大樗阅读 4,766评论 0 0
  • 渔夫们在岩壁上刻下了一行铭文:“悼念所有死于海上和将要死于海上的人。”这行铭文远远就能望见。 每当海上涌起波浪的时...
    嘿hey鱼阅读 3,808评论 0 2
  • 《金蔷薇》是俄国抒情大师康·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为数不多的苏俄时期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与他的作品相似...
    吹雪乃告秋阅读 7,380评论 0 3
  • 俄国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 这本书我忘了几时买的了,已经压在箱底太久了,前段时间,整理书籍,突然找到这本...
    夜的轨迹阅读 9,755评论 31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