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笔记)
十条幸福忠告
- 1.遵循内心的热情。选择对自己而言最有意义且能够让自已快乐的课,而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
- 2.尽量多和自己的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的工作缠得不可开交,亲密的人际关系才是获得幸福感的不二法门。
- 3.正确地看待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关键是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 4.接受自己。烦乱与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坦然地接纳这些,允许自己偶尔地失落和伤感;然后再问问自己,接下来做什么会让自己感觉更好一些。
- 5.简化自己的生活。求精不求多。
- 6.规律锻炼。
- 7.保证高质量睡眠。
- 8.慷慨。
- 9.勇气。即便心怀恐惧,依然勇敢向前。
- 10.感恩。
为什么要学习positive psychology
积极心理学转变关注的视角
首先,积极心理学让你转变关注视角。因为人们越是关注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变成现实。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只是关注那些悲观的事物,那他的人生就会注定悲观。这一点与现在的畅销书《秘密》里面的吸引力法则极其相似,二者都认为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往好的方面想上。
积极心理学让你学会接受不快乐,从而变得更快乐
快乐并不等于没有不快乐。沙哈尔老师说,体验不到负面情绪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精神病人,另一种是死人。所以,负面情绪的体验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生命现象。
提高对自身心理状态的防护
就如同一道防火墙,凡事都有意识地从积极的方面去想,而把不积极的心理状态过滤掉。
“超级小孩”
1.“超级小孩”会主动地表现出寻求社会支持的行为,而普通的孩子不会。
2.“超级小孩”会表现出相当的自尊精神和乐观态度,这是普通孩子所不及的地方。
3.“超级小孩”能够感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普通的孩子中大多数都是惶惶终日,没有目标和方向。
4.“超级小孩”会有明显的亲社会行为,乐于帮助别人,并且认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5.“超级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可以关注到自身的优势,坚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比普通的人超常,对自己的未来相当自信,并且不自觉地朝着好的方向努力以证实自己的判断。
6.“超级小孩”能够主动地为自已设定目标、关注自己的未来。
7.“超级小孩”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自己心中的模范榜样,并且不是普通孩子心中的那些俗套的偶像。
积极心理学能带来什么
学会从正确的角度提出问题
“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他是怎么做到的”
构建健康的身心健康模式、更好的应对负面情绪
培养性格力量
哈佛幸福课的四个目标
“改变”
“问题”在于如何发生改变。
“积极”的心态
内心状态是快乐与否的主导因素。
正确对待“缺点”
适应。
让生活更幸福
“更”幸福
改变,从哪里开始?
“幸福基准线”——改变认知是关键
- 在食物、住所及基础教育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外部环境给我们的幸福状态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微弱的。哪怕你获得了很高的薪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通知书,或者是在一个很理想的环境中工作,这些并不会如你预想的那样给你带来那么大的幸福感。
-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结果,那么他达到目标后得到的幸福只能维持短暂的一段时间,然后会回到原有的幸福感水平上;同样,如果他因为一件事情而感到挫败,一段时间后,也会回到原来的幸福感水平上。
小行为能带来大幸福
一张纸对折41次
不需要变成一个完人
改变之前,不要忘记每天抽出一些时间,接收自己的不足和负面情绪。
相信
“自”“信”
传统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自我暗示能调动人的巨大潜能,使人变得自信、乐观。当你习惯地想像快乐的事时,你的神经系统便会习惯地令你处在一个快乐的心态。 所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说:“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的思考,那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他”“信”
只要周围的人相信、确信你是优秀的,你就会真的变得优秀这是心理学实验反复验证的事实。
如何维持“自信”“他信”
要想维持信心,必须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那就是积极的态度、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工作的行动。
关注点
幸福取决于我们选择关注事物的哪一面
幸福感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来关注;幸福不是建立在我们的社会地位或银行存款等外在事物上,而是取决于我们对它们的认知。
曼德拉说:“当 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学会接受痛苦和失败
子弹
关注当下
沙哈尔老师说:“ 现在当我想起这位朋友,还是会悲伤,但是现在我会感激当初跟他-一起的美好时光,感激我曾经遇到过他。
练习感恩
每天记录值得感恩的五件事情
改变自我的五个原则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南瓜
不否定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沉浸在“我总是不能做到最好”这样的阴影中,那就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否定自己,就像是在心底扎下的木桩,让自己的心灵沉重不堪,也阻碍了自己与外界的自由联通。如果能够认清自己并且相信自己的话,拔掉心底的木桩,懂得变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么很多的事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随时调动自己的情绪
当一个人皱眉或者是微笑时,他的身体中会分泌出一些化学物质来反映这种表情,所以说-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能够影响情绪。沙哈尔老师说得好:有的时候开心是笑容的源泉,而有的时候笑容是开心的源泉。
要舒服,要先不舒服
女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改变不要太剧烈
为了促成自我转变、获得更大幸福,每次改变都应当适当延展,不能过度。如果你要在众人面前演讲,很有可能会紧张。所以你不必一开始就在大礼堂内演讲,你可以试着给朋友和家人讲,然后逐渐扩大听众群。
2020.1.23
改变的本质
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情感
我们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认知。我们在某一时刻感到欣喜、失望还是忧郁,取决于相关的认知和信条。
积极心理学可以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最重要的系统,即认知( Cognition)、情感( Affect)、行为( Behavior)。认知是指我们对某事或某对象的看法,例如有的人认为社会是黑暗的、老板是贪得无厌的之类。情感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如喜、怒、悲、恐、爱、憎等。行为当然就是大家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一切活动。这三个系统,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幸福。
情感是内心的体验。我们都有情感我们都知道什么是高兴、悲伤、兴奋、愤怒、尴尬、感激、厌恶或欣喜。我们知道:大部分情感要么是愉快的,要么是不愉快的;并且,避开不愉快的情感,去体验更愉快的情感,这种欲望激发了我们大部分的行为。
内在的认知影响外在的行为
抛弃消极的、无益的认知可以帮助自己感觉好起来。而且,改变某些认知可以激励我们行动起来,为人生增光添彩,或者实现目标。
曾经有一个同学问过沙哈尔老师:怎样才能提高哈佛学生或者其他人的志愿服务意识?沙哈尔老师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改变学校和社会对志 愿服务的认知,不再看做是一种责任,而是一种优势。事实上,志愿服务本来就是一种优势。如果人们能够重新认识到志愿服务的优势,那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参与到志愿服务中。
外在的行动也可以改变内在的认知
习惯
沙哈尔老师给出了两种方法来促进新习惯的养成:
1.集中精神,找准目标;坚定自己奋斗的信念,并不断预见积极的成果。这样才能让自己展现勇气、找到自信,并下定决心,充满动力地完成该做的事情。
2.周密地计划一些行动,并完成这些计划,这样可以带领自己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