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如此生分地选择了同学二字,其中缘由早已经遗忘,但终不能违心地用上老友二字,认识了近十年,但关系却始终不冷不热,甚至曾一度任性地大闹绝交,却终究抹不开面子,只是私底下抱怨几句罢了~
昨天和某豆一起探讨见不见面的时候,她选择了真诚地拒绝,骨子里我们都不是容易原谅的人,但究其为何生分,可能自己也不记得了。不愿想起。
不知她是否也如我刚来北京时那般孤单至没有朋友,所以才会略微小心翼翼,来回近4小时的车程,在这个阴雨沉沉的冬日,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带着什么样的疑惑,我也无从得知了,可能仅仅是同学之间,同在一个城市的相聚而已。也许,某些话止于我的冷淡吧。
不愿聊起的工作,以及不想谈论的未来。
但其实,她的身上有我的影子—刚来北京时的小心翼翼,没有朋友的孤单,在同学中寻找那种同在异乡的温暖,但随着时光的琐碎,彼此都已经失落各地,偶尔想起,也是无论如何都想不清楚最初是如何生分的,可能真如鸡汤里所说,每个人都只是陪伴自己走完人生的一段路吧。只是有的时候来不及告别。
不是一份生日礼物或者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换回曾经的亲密无间,于是,强迫自己适应告别,以及那些根本来不及的告别。愿自己珍惜当下,时间以及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