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了成甲《好好学习》和他公众号《慢点穷查理宝典》有点颠覆我对自己以前学习的认知,也找寻到了为什么我是现在的我的一些答案。
现状:硕士毕业8年,金融打工者一枚,日常也有买书的习惯,可是感觉当初买书的时候觉得这个理念很好,可是能用上的很少,能准确表述出来的更少。现场讲话条理不清,断断续续。写文章就感觉墨水很少。
自认为几个好的思维:鱼的记忆,七秒钟。选择性记忆,容易使得自己开心。不做计划,比较轻松。对不喜欢的人就非常讨厌。
真相:不喜欢做记录,不喜欢做反思,总在逃避,剥夺了自己成长的机会。
错误一:总觉得只有大事,大的机遇才有复盘的意义,而其实是要从小事从就要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王阳明icon告诉我们:事事洞明皆学问。就比如所你对讨厌的人说的话你就是有抵触情绪的,问题在于我把“人”和“人的观点”混唯一谈了。正所谓对事不对人,我嘴巴上这么说可是实际行动的时候都忘记了,让自己对这个人讨厌的情绪占上风左右了我理性的面对这个事情。成甲分析成功的人就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培养了思考的思维,而不是他们生来就会解决大的问题。这是人的一种能力。
错误二:学习就是要看很多书。而且慢就是快,就是书要慢慢看。要做笔记,做笔记就是摘抄。原来,读书慢是慢在思考,如实记录你在读书过程中想到什么?为什么想到这些,这个内容让你联想到什么以往的知识。如果是问题类文章,思考人家怎么解决的,用的是什么原理,我知不知道类似的。这种方法还能用到什么地方。太令我吃惊了,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为什么会有“书到用时方很少”不是我们真的读的“太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把书“真的都进去了”,平时缺少了思考的训练。所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除了“信息”还要有“知识”还有“能力”。
错误三:刻意练习。这个词汇我也挺经常听到的,大部分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真的以为,刻意练习就是不断的重复练习,可是我真的不知道,练习主要是练习“思考过程”。
普通人思考方式: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经验、情绪反应—决定采取的行动。
大咖思考方式: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什么规律——决定采取行动。
思考过程的不同,才是导致结果不同。我们常常感慨,为什么他能想的到,我却想不到呢。觉得人家特别厉害。因为我们缺少这样的刻意练习。
思考存在强大的惯性,不刻意练习,这种水平基本很难提升。
综上,今日学习感悟。要学习积累“临界知识”。要刻意练习“运用临界知识”思考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