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春秋时期的女子究竟该怎么称呼?

春秋时期女子的名字


春秋时期,晋献公烝于齐姜,后来重耳流亡齐国又娶齐姜。而齐国的兄弟俩也是如此,哥哥齐襄公娶王姬,弟弟齐桓公又娶了一个王姬。看起来总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一不小心就被绕晕了。要是有周朝的人穿越过来,一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们,你们周朝人真不会取名字,取了这么多重名的干嘛!

但是这还真赖不着那些古人不会取名字,要赖就赖那个时候的礼制。那个时候的女孩儿也都是有名字的,礼制规定,女孩儿出生后三个月就要起名字,比如秦穆公的两个女儿,分别叫简和璧,晋惠公的女儿叫妾,齐景公的夫人叫重,宋平公的一个妾名字叫弃(虽然并不好听)。

在姑娘们还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们都会叫她们的名字,出嫁以后丈夫也可以叫。但是到了外面,外人就不能随便叫了,否则她的家里人准会抄了家伙出来揍你。

因此你在路上看见了谁家姑娘,就算你知道她的名字,也只能叫伯姬、孟姜、仲子、叔隗、季嬴之类的尊号。当然,姑娘们如果还经常串门交朋友的话,在闺蜜之间互相叫名字应该也无伤大妨。

在家里长辈和自己的丈夫称呼自己的时候通常是“氏+名”,这个跟男子的称谓应该是一样的。比如战国时期的钟离春,一个“貌似无盐”的丑女。因为长得太丑,相亲无数还是没有嫁出去,她的名字也就被人知晓了。

人们也不怕得罪他,天天把她家里人叫她的名字喊出来。每天受人讥笑,她也出落的更加生猛,后来直接跑到王宫里指着鼻子骂齐宣王。齐宣王一生好色,身边美女太多出现了审美疲劳,反而喜欢上了这个丑女,最后竟然还把她立为王后。据说她饱读诗书,很有治国的才能,齐宣王对她也是委以重任,终于使她青史留名。(嗯……扯哪儿去了)

春秋时期的国君是不称氏的,如果外国诸侯要叫他的名字就会叫晋侯重耳、齐侯小白。国君的儿子们会叫晋公子重耳、齐公子小白,对于国君的女儿们也同此理,以公子开头,而不是公主。比如秦穆公的女儿就可以叫公子简、公子璧。

正是因为外人不能直接称呼女子的名字,而史官又是绝对的外人,因此我们在春秋的史书上很少会看到女子的名字。这也就导致了先秦时期的大多数女子都只留下了一个尊号,她们的名字也就湮没无闻了。

史书上对女子的尊号有着固定的格式,以下就介绍一下对史书上女子称谓的正确打开方式。

女子称谓的特殊格式


关于先秦女子的称谓,网上有很多介绍,总结了不少的格式。看起来很乱,但是归结起来实际上只有两类。

第一类是使用简称,称为某夫人或者某氏。比如晋太子申生曾称呼骊姬为姬氏,姬是她的姓,采用的是其姓+“氏”的格式。使用这种称呼的还有郑庄公的母亲,也就是引发共叔段之乱,使得郑庄公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那个女人,就被庄公和大臣们直接称为姜氏

这种直接称其为“某氏”的叫法,似乎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怨恨的心理,因此表现的很不客气。而称呼为“某夫人”的这种叫法,则是表达了对其的尊敬。

献公的女儿嫁给秦穆公之后有时被称为秦穆夫人,就是是使用丈夫的谥号+“夫人”的格式。类似的还有宋桓夫人(在国内人们也称其为桓公夫人),许穆夫人(卫懿公夫人宣姜的私生女,许穆公的夫人),黎庄夫人(卫侯之女,黎庄公的夫人),未进门就守寡的卫寡夫人等等。

还有几个特例,首先是天子的妻妾,通常都称为王后或者某后。比如晋献公与虢公为周王迎娶的王后就被称作是陈后,周幽王在申国所娶的王后叫做姜后

还有称某君的,比如晋献公曾迎娶国贾国的女子,被称为贾君。后来他的女儿秦穆姬请嘱咐晋惠公特殊关照,最后却被晋惠公“烝”了的那位,也叫作贾君。这是一个孤例。

女子称谓的通用格式


这一类称呼方式并不常用,通常只是针对身份比较尊贵的国君夫人是才使用,更为常见的是“身份标识+个人标识+家族标识”的通用格式(当然以上部分特例也可以套用这个通用的格式)。

春秋时女子称谓的通用格式

身份标识——国或氏


其中身份标识一般包括国名和氏,这个身份标识可以是父家的,也可以是夫家的。在先秦时期,姓和氏是有着明确的区分的。姓是在原始部族时期形成的,用来区分部族的图腾和源流,同姓表示的就是你的祖先是来自同一个母系部族。

而氏是贵族独有的一种身份标识,普通的平民是无福消受的。庶民如果需要加上身份标识的话,通常会用他们的职业来作为区分。天子和国君通常不使用氏来称呼,因为氏存在的本来意义就是用来标识身份,天子和国君的身份就已经很明确了。

通常意义上说,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称姓不称氏。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称呼女子需要采用身份标识的时候氏是可以加在前面的。只不过女子的氏可以用父家的,也可以随夫家的。

比如赵朔的夫人赵庄姬,她是国君的女儿,嫁给了赵朔,于是就采用丈夫的氏做身份标识的。类似的还有雍姬,她是郑国祭足的女儿,属于姬姓,嫁给了雍氏的雍纠,因此采用丈夫的氏称为雍姬。此外还有夏姬,因为嫁给了陈国夏氏的夏御叔,因此被称为夏姬。采用父家氏的有晋文公的妻子杜祁,齐桓公的如夫人来自宋国的宋华子等等。

而如果该女子出自诸侯之家,又嫁与其他诸侯,因为国君不称氏,因此会用国名代替。

这样的例子就比较多了,常见的有齐姜,晋献公早年烝于武公的庶母就是齐姜;晋文公流亡齐国之后,齐桓公嫁给他的那个公室之女也称为齐姜。齐桓公的几个夫人和如夫人徐嬴、蔡姬、郑姬、葛嬴,密姬,楚武王的夫人邓曼(她姓曼,邓国人)、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晋献公的夫人骊姬都使用的是母国名作为身份标识的。使用夫国名称做身份标识的有晋姜、秦穆姬、韩姞和著名的桃花夫人息妫等。

而出自天子之家的公主,通常都被称作王姬。齐襄公和齐桓公都曾从周王朝娶妻,都被人称作是王姬。王并不是姓氏,而是身份标识,表征着她是出自天子之家的女子。

个人标识——谥号或者排行


个人标识包括自己在家里的排行、自己或者是丈夫的谥号

春秋时的人们对子女的排行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伯、仲、叔、季,另一种是孟、仲、季。至于这两种排行有什么区别,汉代的《礼纬》中说是,“嫡长曰伯,庶长曰孟”,也就是说嫡子采用的是伯仲叔季的排行方式,庶子采用的是孟仲季的方式。这种说法不知确实与否,毕竟它是写于汉代,春秋时期人们具体是怎么排行的,可能并没有太严格的规定。

采用排行作为个人标识的很常见,比如鲁惠公从子姓宋国所娶的夫人孟子、仲子(子是她们的姓),晋献公在狄国所娶的狐季姬,晋文公和赵衰在狄国所娶的季隗、叔隗,秦穆姬有时也被称为秦伯姬,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孟嬴等,都是用排行作为个人标识的。

而使用谥号作为标识的格式通常是给已故的人用的,史书记载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在很多场合都使用的是这个人死后的谥号。

这种例子就很多了,比如前面常提到的秦穆姬,采用的就是秦穆公的谥号。郑庄公的母亲武姜,使用的是她的丈夫郑武公的谥号。此外还有造成卫国内乱的卫宣公夫人宣姜;秦穆公嫁给晋文公的两个女儿文嬴、怀嬴(此前曾嫁给晋怀公,因此使用晋怀公的谥号);赵庄子赵朔的夫人赵庄姬都是使用丈夫的谥号为自己的个人标识的。

有些地位比较尊崇的女子还有自己的谥号,比较典型的就是史书上说与哥哥齐襄公通奸,谋害亲夫鲁桓公的齐文姜,文是她自己的谥号。除此之外还有鲁庄公夫人,卫庄公所娶的陈国女子厉妫、戴妫,鲁惠公的续弦夫人声子,楚庄王的夫人贞姜等等。

两种标识的混用情况


身份标识和个人标识在使用时并不严格,可以省掉其中的一个,比如之前所举的例子中,大多数人都只使用“个人标识+家族标识”,或者“身份标识+家族标识”。

而有些情况下还可以将其中的某个标识重复使用,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比较典型的有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声”是她的谥号,“孟”是她在家中的排行,这两个字都是作为个人标识出现的。

作为身份标识同时出现的有齐桓公的如夫人,同样来自子姓宋国的宋华子,“宋”是她的母国名称,“华”是她家族的氏,两个身份标识同时使用,称作宋华子。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身份标识和个人标识也会互换位置。这种情况也只是偶然出现,比如齐桓公的如夫人,长卫姬和少卫姬,“长”和“少”是在给她们两个人比大小,属于是个人标识,“卫”是他们的母国名称,属于身份标识。

家族标识——姓


家族的标识通常就是父家的姓,纵观以上所举的案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女子称谓的后面都会跟一个姓,比如姬、姜、子、妫、隗、姞、嬴等。

姓是母系氏族时期遗留的产物,用来标记原始部族的母系渊源。随着历史的发展,进入父系社会之后,原来的部族不断地分化迁徙,便出现了宗族的概念,同一宗族的成员就用同一个氏来作为标记。

特别是进入西周以后,礼法规定了天子和国君的后代,在三代之内必须分宗立祀,这样就在同一个姓之下出现了不同的氏的分支。就比如晋国的姬姓公族,就有荀氏、郤氏、韩氏、栾氏、狐氏、先氏等不同的氏族,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的三桓,楚国有芈姓的熊氏、屈氏、项氏、景氏等等。

周朝的礼制有规定,同姓不同氏的男女之间是不能通婚的否则就会出现其生不蕃的后果。而不同姓的男女,就算是表兄妹也可以通婚。因此当晋献公娶了狐季姬和骊姬之后,尽管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早就已经八竿子打不着了,还是会遭到人们的非议。

与氏作为贵族专有的身份标识不同,姓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为了标识女子出身家族的姓,就必须在女子的称谓后面加上她的姓。而且,她的氏可以选择父氏或者夫氏,而姓只能是父亲的姓,这样即便是要改嫁他人,人们也能够很明确的知道她的姓,而不至于犯了同姓不婚的忌讳。

因此,先秦女子称谓中身份和个人的标识可有可无,但是姓是绝对不能少的。如果一个人要娶的是一个从小流浪的姑娘,不知道她的身份来历,在这种情况下,也必须要通过占卜的手段让老天爷来告诉你她到底姓什么,可见人们对此有多么的慎重。

宋徽宗改帝姬闹出的笑话


由于周天子是姬姓,他们所分封的诸侯国大多数也都是出自姬姓,这些女子在嫁到异姓诸侯国中的时候通常就会被称作是某姬,因此先秦历史上就出现了很多被称作“姬”的国君妻妾。

特别是楚霸王的故事被千古传唱以后,他的挚爱虞姬也就成了这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因此在后世“姬”这一个本来是天子之姓的字逐渐被引申出了帝王姬妾的含义。后来更是扩大化,一切王公贵族的侍女都可以被称为姬,甚至歌妓、舞妓都逐渐的开始用姬来代替。于是这个本来高高在上的姓,逐渐被人们矮化,脱离了本来的含义。

因此但凡涉及到先秦了历史,如果把某些不知道名字的非姬姓女子称作是姜姬、允姬之类的,就一定是错误的。很多现在的历史作品,因为不了解这一点,经常会犯这个错误。

当然了,这个错误不只是我们今天的人在犯,古人有时也会犯错。就比如大名鼎鼎的宋徽宗,就办过这么一个糊涂事。

在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的时候,蔡京提议效仿周朝制度,改公主的名号为帝姬。因为他看到周王的女儿都叫王姬,觉得这种称呼很洋气。但是他不知道周朝时的传统,女子的姓是要冠与名后的,周王的女儿姓姬,所以才这么叫的,反而以为这就是周朝时的制度。

蔡京不懂也就罢了,宋徽宗也不懂,听了蔡京的建议之后认为可行,就马上颁发了圣旨。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儿不叫公主了,叫帝姬;皇帝的姐妹们改叫长帝姬,皇帝的姑姑们叫大长帝姬;郡主也不叫郡主了,叫宗姬;县主也改了,叫族姬

朝廷的文臣们也都傻了眼了,说这不合适啊,然后就跟徽宗解释为什么人家能叫王姬,咱们不能叫帝姬。您老赵家在古代是嬴姓,您就是改也改成帝嬴才合适嘛!宋徽宗听了之后顿觉脸上无光,他内心也觉得没文化真可怕,但是天子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驷马难追,朕都已经颁诏了你们才来劝我这不是在打朕的脸吗?老子才不认呢!滚!

然后这个政令就这么推行下去了,大宋朝有文化的人那么多,听了这个政令之后自然是窘的不得了,但是也没办法。倒是那些老百姓们知道原委之后哈哈大笑,然后取谐音说这不是“帝饥”嘛!皇帝老儿是想挨饿了。

讥笑归讥笑,宋徽宗就这么死性不改,这个政策一直持续了十多年,一直到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这父子俩被金国掳了去(果然挨饿去了)才算告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1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2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5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8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7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6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0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6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40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7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