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者,郿人也,事秦昭王,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一生未尝败绩。据梁启超先生的考证,整个战国时期共战死两百万人,而白起所杀得人数就占了一半,是当之无愧的"杀神"。
而白起这个"战争绞肉机"的名号也是来得很委屈。
先看白起的主要战绩。
前294年,白起任秦国左庶长攻打韩国新城,开启了他的杀戮生涯。
前295年,任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
前273年,攻魏拔华阳,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同年把两万赵兵溺毙在黄河。
前260年,与赵括率领的赵军于长平大战,坑杀投降的赵军四十万,此战共擒杀赵军四十五万,赵国上下一片震惊。
前259年,白起请命一举攻下赵国,秦国丞相被韩赵两国蛊惑,以休养生息的名义上请秦王撤军,白起无奈撤回。
前258年,秦王再次攻打赵国,之后连连失利,秦昭王命白起出战,白起推辞,秦昭王剥夺白起爵位降为士兵并驱逐白起出咸阳。到了杜邮,忿忿不平的秦昭王赐死白起。
前257年,白起自杀。
至此,一代"杀神"陨落,但其"人屠""杀神"的千古骂名却永远背负。
然而,白起也只不过是一个"背锅侠"罢了。
首先,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基本都是远程作战,钱粮消耗是不可估量的,无论是白起还是秦昭王,都不可能为了俘虏无故消耗这笔费用,至于放走那更是不可能,那样只会让俘虏回去继续与秦军作战,加大消耗,唯有全部杀掉才能保证统一的进程。
其次,白起也知道杀掉这些俘虏是不对的,史记记载,白起在被赐死时曾喊道:"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可见白起知道自己坑杀士兵该死,但他却不得不做。
最后,对于十几万人的性命去留并不是他一个将领所能决定的,只有当时为了扫清统一障碍的国君秦昭王才能决定。秦昭王要保存秦国的军事实力且不损耗物资补给,只能这样做,而作为臣属的白起不得不从。
可见这么一位被后世称之为"战争绞肉机"的"杀神"背后也是很无奈,不愿杀之却不得不杀,替秦昭王背上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