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Day 09 #
生活当中,有一类人特别慢热,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总显得温吞吞的,如果初次和这种人相处总让人有一种干着急的感觉;而另外还有一类人,属于特别多言善语的,不管是什么场景,都能找到话题去聊;
今天这篇文章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diss第二类群体的。(以下文字含有些许负能量,慎点)
没事实无依据,先讲两段我的亲身经历:
经历一:
上个月去参加一个培训相关的论坛,因为主办方的知名度,加上邀请的嘉宾都很给力,偌大的会议室乌压压挤了四五百号人。参加这种论坛,大部分人都是抱着两种心态来的:第一了解一下前沿的理念方法;第二认识一些同样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互相交流心得和学习。基于第二个目的,现场一定是少不了交际和社交的。
于是就有了邻座女士,以下就称呼为M(Madam)和我的如下对话,因为当时分享的主题是关于领导力的,所以刚开始我们简单就高管领导力教练方面的话题聊了几句,算是初步认识了,没想到接着M就问了一些让我甚感尴尬的问题:看你挺年轻的,九几年的啊?结婚了吗?是哪的人啊?你们公司负责培训这块几个人啊?你们现在都有什么培训啊?你在这公司几年了?你们公司叫什么名字?你之前在什么公司啊.........
这些问题恨不得比HR面试问的还细,而且很多都是涉及我个人或者公司情况的隐私问题,如果真不回答显得不礼貌,只得含糊其辞的应付了事。
经历二:
这件事发生在微信社交上,前段时间很偶然的在一个微信群里聊到有谁在学英语的事情,大家纷纷唉声叹气吐槽学了多年都是哑巴英语,很想突破,我和大部分人一样,所以就和大家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很快有一个群友加了我的微信,我想着以后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于是就通过了,没想到这却成了困扰的导火索。
在聊了现在各大APP和机构的优劣及使用感受后,突然这位朋友就来了一句:你工作应该不忙吧?要不然也没有时间学这个?(到现在我也没想通这两者有啥关系),我答道:还好吧,在职的人想学习都是挤时间。没想到紧接着就开始问:你做啥工作?在哪上班?住哪啊?是租房子吗?北京的房子贵吧?你租的多少钱一个月...........我明显不想回答这类问题,估计简略的回答也表达的很明显,总算中止了那次聊天。
结果在后面的几天,还是被各种提问: 以后打算定居在北京吗?工作主要是做什么?单身吗......
再后来不管我怎么尝试把话题转移到不这么隐私的话题上,下一次这位群友仍然能一下回到原点,最后实在无奈,只能不再回复最后删除了事。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能够对以上两段经历中我的无奈感同身受。
上面我遇到的两位都犯了社交沟通的大忌:那就是没弄清楚沟通边界,让另一方有极度的不适感。
在社交沟通中,这几点tips给到你:
——初次相识,不要问一些隐私的话题,比如年龄、婚否、工作、经历、住址.......如何判断是不是隐私的问题,请上网百度;
——不熟悉的时候聊什么,可以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状况,比如经历一中,M女士如果问现场论坛中那个话题最感兴趣,进而过渡到我们公司的现状就会让人觉得舒适很多;
——如果实在有你想了解的问题,也请记得保持礼貌,一来可以避免让对方感觉到被侵犯和突兀,同时防止你踏出沟通边界太多,直接中断关系,比如经历二中,那位群友如果可以在问题之前加上:方便了解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吗?好奇你怎么抽出时间学习的,我想即便我还是不愿意说,我也会很礼貌的回绝;
总而言之,初次相识,不要假装彼此很熟,如果三观相同,大家日后自然会成为朋友,刚开始,请远离社交禁忌,让我们的沟通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