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面对中国这一代年轻人面前,却像个舶来品。
许多年轻人听说过戏曲,但也仅仅是听说过,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没听完过完整的一出戏,尽管有的曾经看过,但喜欢上的却是寥寥无几。
如何传承并发扬传统戏曲文化,已是戏曲行业多年来面临的首要难题。如今戏曲文化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转折点,世界永远都属于年轻人,无论什么东西,只有让年轻人接受并喜爱,才有生存下去的土壤,才能枯木逢春,经久不衰。
以前人们娱乐方式少,没事只能去听戏,而如今是信息化时代,不同以往。现在的年轻人最不缺娱乐方式,电影、电视剧、游戏、网文等,只需一台手机,一整天都可以不带重样的,所以传统戏曲的受众面自然就窄了。加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导致人们娱乐习惯的改变,人们更喜欢待在家里,公共空间不断缩小,让逛戏园子的人也少了。人们每天娱乐的时间多了,但花在看戏曲的时间反而是少了。
更根本的是,快节奏的生活也带来了快节奏的娱乐方式,年轻人热衷于快节奏和碎片化的消遣,也难怪年轻人对节奏缓慢,唱腔婉转的戏曲不屑一顾,他们对戏曲的关注点不同,老年人更在乎过程和韵味,年轻人却更在乎结尾和剧情冲突,很多年轻人没能欣赏戏曲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
从前,每当遇上节日的时候,乡邻社里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各种集会和庙会层出不穷,人们会把戏班子请来当地进行演出,常常能一直演个三天三夜,台下参加庙会集会的群众也很捧场,台下往往围个里三层外三层,一些富贵人家甚至还会请戏团到自己院里单独演出。但现在节日气氛越来越薄,年轻人更青睐于洋气的游玩方式,其中很多年轻人甚至从没逛过庙会,更不用说观看戏曲演出了。
戏剧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它的演出和创作更具有难度与专业性,戏曲表演讲究唱念做打,观看戏曲的人逐渐减少使得人才纷纷离开戏曲这个行业,经典的作品没能得到好的传承,而新的作品又因缺乏人才导致内涵不足平平无奇。戏曲是角儿的艺术,随着上一代风华正茂的唱戏人谢幕,戏曲艺术也会随之慢慢消逝。艺术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如何让戏曲从人民大众里不断吸取养分,是戏曲文化传承中的重中之重。
最近,互联网+戏曲,从来没有过的组合就这样火了起来。得益于短视频的火爆,许多戏团和戏曲名家将戏曲艺术放到了互联网上,他们拍摄演戏的短视频,讲解戏曲文化知识,教授戏曲表演技巧。同时,他们还将戏曲与其他流行元素如流行歌曲、动漫、游戏等结合了起来,比如将戏曲中独有的唱腔融入到流行歌曲,网易游戏中的戏曲表演风格的皮肤,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围观,与此同时年轻人也接触到了戏曲从而去了解传统戏曲文化,创作出更多作品反哺戏曲艺术。戏曲就这样通过互联网与网友们建立起了连接,去年上半年,仅在短视频平台上就有几百万条戏曲类的新增视频,这让戏曲行业意识到,戏曲在这个时代并非已经被世界淘汰,而是没找到让人们接触到它的更好的方式。
戏曲从专业舞台搬到了网上,
不是阳春白雪对生存现实的低头妥协,
而是科技结合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梨园行通过将传统戏曲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在电视端和手机端都推出了观看戏曲平台,汇集国内古今优质戏曲内容,覆盖全国百余剧种,是集看戏、听戏、唱戏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戏曲平台。
梨园行在电视端覆盖了国内主流智能硬件如小米、创维等,同时也将戏曲平台做进了微信小程序,提供了能随时随地观赏戏曲的使用体验。通过贴心设计过的显示界面与更方便的使用方式,让喜欢戏曲的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能看到更丰富更专业的戏曲表演,让年轻人有更多的接触到戏曲的机会!
微信搜索并关注梨园行公众号获取更多戏曲视频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