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简书首页看到一个人话题:兴趣真的有高下之分吗?
原图贴在下面,以及一些高票回答。
简书上面有很多回答和讨论,我只是截取了前面的一小部分。
这个问题要我回答,我站没有高下之分。题面非常明确的讲了在中国社会,一直有崇尚读书,贬低玩乐的习惯与传统。个人认为这与古代的科举选拔制度密不可分,而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在我看来是知识分子聊以自慰的把戏。他们一般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不了重活又比不了商贾。古代出仕除了武将就是文官,所以望子成龙的心都是一样的,平常人觉得读书有机会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换个生活阶层,可以生活的更好。这种思想在现在也是有的。由此可见,读书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而是外部社会赋予了它一种特殊的价值。
上学的时候,中国的家长讨厌孩子一直玩乐。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孩子休息的时间非常少。信息时代的来临,众多的游戏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并渐渐地成为现代人解压的一种方式。由于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分辨能力,一部分孩子沉迷其中,形成一种玩物丧志之感。家长担心,社会报道,渐有扩大之势。故而,很多人认为玩儿游戏不如读书。殊不知,他们所谓的读书一般是好好上学,好好学习。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就算不上学也可以读书,我将此类读书称之为阅读。然而这又出现一个问题,而且是题外话,读什么有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呢?要知道圈子之外有比较,圈子之内的鄙视链也是不容小觑的呢!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比较,有阶级。所以大家就不自觉的分化成各种类型的小圈子。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同是看电视剧,一般来说看欧美剧的人觉得看日韩剧的人low,看日韩剧的人又瞧不上看国产剧的。我觉得你应该听过这个说法吧。不究其原因,我只是想陈述一下这个现象。就像读书,普遍人认为经典比畅销好,严肃比情色正统,出版比网文高雅,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我在这里必须引用第四季奇葩说里一个选手蔡聪的话:这都是人们的刻板印象。未窥其全貌就妄下断语乃人之大忌。
再说说为什么题面将读书与玩儿游戏单独做比较,个人以为此比较话题性较强,相关报道也甚多。一般而言,对于游戏的报道都较负面,读书却是非常正能量。这样对比就会让人觉得冲突性很强,打眼一看好像真的有高下之分,仔细想想又无法系统的叙述其理由。这类情况大概就是刻板印象。
你看最多赞的回答:兴趣体现的是阶级。我最近太爱用细思极恐这个词了,这句话就让我非常想用。那阶级是什么呢?三教九流?这背后的东西太多,一一列举我恐怕也没那个本事,而且我怕自己会爆炸。
换个角度来说,人通过读书或者玩儿游戏而反映出来的结果有正反之分,比方说现在电竞作为新兴行业,风头正劲,发展前景也不错,有人通过玩儿游戏变成职业玩家,或者游戏制作人之类的,你要知道大有人在这个词不是随便说说的;可也有的人确实是玩物丧志,只知道玩儿游戏,荒废学业,无心上班等等;读书呢,有人写作出书成为畅销书作家,收入不菲,身价水涨船高;反面例子我好像只能想起书呆子:
因为没有人明确的说过读书有什么坏处,最多也就是说不仅要读而且要思考,学以致用。这就又回到了书呆子的问题上。再有就是社会倡导的价值体系也是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然后大家就都觉得读书高尚,而且根正苗红。记得之前在知乎也看过类似的问题,有一个回答让我印象深刻,ta说:同样是打发时间,凭什么你就认为你打发时间的方式比别人高尚呢?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问读书有什么用,意义在哪里,目的是什么......
去知乎分别搜索读书和游戏,做了一组对比图。
数据显示,游戏的关注度远超读书。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可以自行思考,欢迎后台交流~
我要再强调一遍我的回答,兴趣无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