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简书,上次日更1000字坚持了50多天,后来断更了。
8天前来到简书,开始日更1500字。
看了很多热点文章,立意确实很新,也把握到了当前最热的新闻,作者也能搜罗一些与做人处事,个人成长,情感话题等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拔高。
也有一些立意不那么新的文章,引经据典,论据充分,还是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
那些阅读量高的文章,精句连连,其中一些确实是妙笔生花, 字字珠玉,读来流畅爽利。
而我,不关心娱乐八卦,对实时新闻没有敏感度,不关心身边人故事,一心只为自己而读,为自己而写。
没攒下精句,口语化表达太多。
写的内容好像也没有拔高。
热衷于个人成长类文章,举例也是些老旧的例子,在别人看来过时的鸡汤文,老生常谈,陈词滥调,没有新意,没有趣味。
所以,阅读量着实上不去。
因为职业和兴趣的局限,关注点都在技术,管理和考试类书籍,关乎个人成长,潜力挖掘,可以说功利心太强。
读书只读自己认为有用之书,比如专业类、管理类,励志和历史类书籍。
不读“无用之书”,比如文学类,哲学类和艺术类等。
01
无用之书
有用之书可以理解为提升个人技能类书籍,专业技术类,管理技能类,理财类和考试类书籍,“无用之书”即除有用之书外的其他书籍。
大多数学习科技,工程,理科类学科的人认为,学习人文学科固然有益,但并不必要。
更加直接的说法是,读人文学科不能变现,不能赚钱,不能买房。
《深度思考》中写到,人文学科的每个领域—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或宗教研究—都教我们自己反思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质疑什么是人性。
这些课程让我们仔细观察人类、图像和人类的处境,反思各种思想流派,挑战习以为常的真理。
02
无用方为大用
读有用之书一般是为满足在物质生活上的追求和科技上的突破创新。
无用之书要求我们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我们的方式来描述它们的意义。
商人和营销人员需要具备这些技能才能为顾客设计新颖的产品和产品形象。
在我们与他人合作时,也需要我们想象别人如何观看,感受事物,如何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
工作出色的人总是站在客户、团队成员、下属、合伙人或供销商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明白自己的观点永远不是终极真理,而是随着世界的改变而改变。
一位成功的作家,会意识到你与读者、世界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共同创造。
有一位专业技术老总,她学工科,但在学校里去补修了艺术专业,我当时问她为什么当初选择去上毫不相干的专业。
她说,这是他爸爸要求我去强化一下我的艺术气质,这样可以在一切事物中发现美。
同时,艺术还会教会她以一种更具颠覆性的新方式体验和理解世界。
后来,她说,我也不知道我能颠覆什么,超越什么,但我一直在思考什么。
她是我很佩服的一位老总,也是业绩最突出的老总之一,离不开她突出的专业技术加上不凡的艺术气质。
03
坚持读书,深度思考
都说数学让人思维缜密,科技刷新人的认知,专业度更强,多读助力技术类职业进阶。
读历史让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文学满足人的精神追求,丰富人生经历。多读历史文学类书籍,思想锐意深刻,提升文化素养
周国平说:“有没有精神上的追求,这一点是对人的素质的检验。”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东西。
一个全民阅读量垫底的民族,怎么发展也不是一个富裕的民族。
现在说的素质教育,重视语文,要求阅读量,这是一个民族的觉醒,只有内心富足的人才能安心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
读无用之书,无用方为大用。
写作的出发点是为自己而写,随笔,总结,故事都围绕自己,只有一个点。
我很欣慰来到简书,通过写作,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与不足,能思考解决方案。
并且,看到很多坚持日更努力的简友,很多的话题都是怎样让自己变好,让自己持续成长。
接触些其他方面的书籍,读点看似无用的文学类书籍。
既扩展自己的思维和知识面,也能用新的方式看待事物,考虑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在带领团队时,也能多观察成员的态度,获取彼此的信任,提高领导力。
想想,现在关注的还是点,或许可以以点带面,逐渐将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