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领导力---读书笔记

核心论点:领导力是可以学会的,和复制的。

一、什么是可复制的领导力

    当领导力不再是一门高深的需要实践的能力,而是变成了人人都能掌握的工具。

还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却不知道,员工的执行力等于领导的领导力,只有领导提升了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

执行

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在日本企业中,领导给员工交代工作任务,一般需要交代五遍。

第1遍,交代清楚事项;

第2遍,要求员工复述;

第3遍,和员工探讨此事项的目的;

第4遍,做应急预案;

第5遍,要求员工提出个人见解。

经过这样的复杂流程,可以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做事的目的和方法,减少后续失误的可能,避免徒劳无功,防止“重做”的风险。而重做是企业最大的非必要成本。和日本人的这种做法恰恰相反,许多中国管理者的口头禅是“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这样就会造成员工理解上的偏差,做出来的成果可能与你的期待南辕北辙。这就是领导力高低的区别。

麻烦你帮我去做一件事

麻烦你重复一遍

你觉得我让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做这件事的过程当中,如果出了意外你会怎么处理,什么情况下向我汇报,什么情况下你可以自己做决定

如果让你自己做这件事,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二、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领导的核心驱动力

“领导”和“管理”是不同的。二者之间的区别之一就是核心驱动力不同。

管理的核心驱动力是“怕”。员工怕老板,担心做事情做不好,担心完不成KPI,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工作往往只是交差、应付,没有创造性,也没有责任感,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团队的不和谐。

“领导”的核心驱动力是尊敬和信任。员工对老板有着充分的尊敬和信任,相信跟着你能成大事,才会真正投入到工作之中,尽心尽力。

用怕来驱动团队,这个行为就叫做“管理”;而用尊敬和信任来驱动团队,就叫做“领导”,二者的性质有显著的区别,所带来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管理的定义: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人

管理做四件大事:计划 组织 协调 监督

管人+理事 ,当一个管理者在管人方面投入一分的精力,相当于他在理事层面投入四倍的精力。

领导者的定义: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

通过营造氛围来提升绩效的人

这也是一个利益共同化的过程,通过多维度的协调,提高达到目标的可能性,管理不再是单一的下达指令完成任务,而是要调动合作者的力量,提高完成度,减少沟通成本。如果说管理也是一款产品的话,那么“管理”就需要打磨,需要了解被管理者的“用户”画像,做到精准的管理。

游戏改变领导力

如何打造团队中的尊敬和信任?可以参照游戏的四个维度进行领导力塑造。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游戏被总结出四大特征。这四个特征也可以运用在领导力上。

特征一:共同目标

要给团队设置一个宏大的目标,使得大家集体向目标前进,形成凝聚力;

特征二:及时反馈

要对员工的行为作出灵活、准确的有效反馈,让员工有参与感,进而产生价值感;

特征三:清晰明确的规则

要为工作设置明确的规则,让所有人有规可循、有章可守,打造公平环境;

特征四:自愿参与

要尊重员工的意愿,培养员工参与工作的自觉意识,推动工作进程。

三、沟通视窗

什么是沟通视窗?

沟通视窗又叫“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分析模板,把人工作、生活中的事情分为四块,代表四个不同的种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视窗”。沟通视窗中的四个象限代表了我们遇到的四种不同情况,需要分别处理,各有其特色。

公开象限

顾名思义,公开象限是自己知道,同时别人也知道的内容。在所有人中,公开象限最大的是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他们频繁露面参加公开活动,发表演讲、出席仪式,也都是扩大自己公开象限的过程。公开象限越大,名气越大。

公开象限不断放大的过程,就是自我揭示+恳请反馈。获得了尊敬和信任

隐私象限

隐私象限是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部分。人人都有隐私。隐私象限内部也有层次,共分为三层。其中最深处的是“Deep Dark Secrets”(DDS),即“又深又黑的秘密”,这是不可告人的部分。在DDS之上,是程度较轻的秘密,比如你不好意思开口、但知道的事情,例如对同事的不满,这部分我们的选择往往是心照不宣。再向上,还有一种秘密是我们忘了说的秘密。忘了说的秘密就是“知识的诅咒”。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种困局。我们自己会觉得自己说的话、做的事没问题,但是会让他人迷惑不解。

在营销中,知识的诅咒也很严重。广告人霍普金斯为舒立兹啤酒撰写的广告就是针对这一点。舒立兹啤酒采用了纯氧吹制工艺,霍普金斯把这作为卖点,但是舒立兹的老板对此习以为常,没有敏锐地发现。

盲点象限

盲点象限是我们自我认识中的黑暗地带,指的是他人知道,但我们自己不知道的部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消除盲点象限,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由他人说出我们自己没有注意或者无法发现的盲点。

潜能象限

潜能象限是我们自己和他人都不知道的部分,代表着我们的潜力.潜能象限是这四个象限中最大的一部分,每个人的潜能都值得去努力挖掘。

象限间的互相转化

沟通视窗中的四个象限可以互相转化。

把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自我揭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主动向他人袒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多了解自己。把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采用的方法是“恳求反馈”,请求他人指出自己的盲点。

无论如何,象限转化的目的都是尽量扩大我们的公开象限,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四、领导力技能

领导需要观念、需要技巧,也有着专门的技术。掌握了领导力技巧,管理团队事半功倍。

倾听

他人是交流的开始,要保持专注、深呼吸,给对方安全感,让对方说出心中的想法。提问时,要多提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包括“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限制了对方的回答,往往会引起对方情绪上的抵触。

与之相反,开放性问题即不留预设的问题,没有引导的倾向性,如“你觉得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这种问题可以激发对方的谈话欲,让对方更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受到尊重。

倾听的最高境界是要学会反映情感、学会反馈。反馈是塑造员工行为的最重要的工具。

反馈的分类

反馈分为很多种,不能一概而论。

反馈可以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员工做对了事,我们给他反馈,这是正面反馈;员工出现了失误,我们给予批评和指正,这是负面反馈。

无论是正面反馈还是负面反馈,都还存在着层级的区分。大体说来,反馈可以分为三级:零级反馈、一级反馈和二级反馈。

零级反馈指的是没有能够及时反馈,给出的反馈为零。领导者看到员工的表现,把自己的评价和想法放在心里,没有及时告知员工,这是零级反馈。零级反馈往往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一级反馈比零级反馈略好,给出了反馈。领导者在看到员工的表现后,给出评价,如“小张,干得不错!”“这个想法好!”但是一级反馈还是不够的。

领导者真正需要掌握的是二级反馈。二级反馈是在一级反馈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不光要求领导者说出对员工的评价,而且要给出理由。

小张干得不错,到底是哪里不错?这个想法好,到底好在哪里?这些都需要向员工说明清楚。这样才能让员工获得最大的动力,让他(她)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

学会反馈,员工更有干劲,团队也会更加和谐。

一级反馈:表扬,给奖励都是一级反馈

二级反馈:表扬并且说为什么(是塑造别人行为的工具) 及时、准确、真诚

BIC工具

在反馈中,不只有夸赞员工的正面反馈,还不可避免地要有负面反馈。在做负面反馈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但是这很难真正做到。

BIC工具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B代表Behavior(行为),I代表Impact(影响),C代表Consequence(后果)。

B:谈及对方行为的时候,要说事实而不是说观点。比如员工经常迟到,找对方谈话,不能说“你又迟到了吧”,而应该说“九点上班,你是九点十分才到吧”,这样就可以避免预设对方是不负责任的员工,构建谈话的基础,让对方更容易听进去。

I:这部分需要谈及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局部的,比如员工没有按时完成任务,导致项目延期,整个团队受到了损失,要一起加班。谈及这一部分可以警醒员工之后注意。

C:后果指的是长期后果,比第二部分的影响更为深远。在这一部分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谈公司(团队)的深远影响,而要尽量和员工本人的长期发展挂钩,让对方清楚这些失误、错漏关系到他自身的核心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起对方的重视。

BIC工具需要反复练习,从一点一滴开始,持续进步。BIC工具也不只适用于团队管理,也可以用在家庭领域,用来教导孩子。使用好BIC工具,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反馈,真正提升领导力。

BIC

B-事实 只说事实,不说观点,分清是事实和观点

I-影响 短期的 局部的负面效果

C-结果 这样下去的话后果。(一定要和员工自身的利益相挂钩)

避免使用 然而 但是 虽然

不要关注情绪,要关注需求

要准备一些问题:倾听

第一步:设定情景

第二步:给予反馈,BIC,一次性说完

第三步:鼓励和倾听

第四步:商讨改变,改变的方案最好由对方自己想出来,把谈话的成就感给员工

一般到这里就结束了,有些问题比较严重的需要下面的方式,行动总结跟进计划

关键要务,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一段时间集中精力做好关键的一两件事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