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了这个心理学名次“悖论干预”。
想了想养孩子这几年的事情,好像确实如此。
场景一
小孩子都喜欢玩水,弄的屋里到处都是,你说“不要玩水,不要玩水,弄的满屋子都是……”结果,孩子不会听,你越说他越感觉好玩。。。
如果孩子非得玩,给他限制一个规定的地方就行了。
或者不需要多次去说,你越说不要干xx,孩子越愿意干xxx。因为成功引起了大人的注意力
场景二
孩子尿床了,你会说:“宝宝,在尿床就没有床单换了……”孩子心里就会压力很大,越是压力大,越容易尿床。。。
很多大人不明白,我这么小心了,他为什么还在尿床呢?
但是,其实恰恰是你的过度关注,让本来不是大事情的事看上去很严重。
如果你多准备几床床单,告诉孩子:“没关系,尿床了,换个床单就行了”
孩子感受到的是爱和宽容,自然也就没有压力了。心理放松了,也就不会在尿床了,哪怕尿了“大不了换个床单就行了”
真实案例分享
前段时间,有一天周末,两个人在家不睡觉,床上躺了很长时间,我就发脾气了,不小心把两个人头碰到一块去了。
起床后,妹妹尿了一次裤子,晚上又尿了一次,我知道是自己中午的失误孩子心理紧张引起来的,因为从一岁多几乎再也没有尿过裤子了。所以,我告诉他“我们换新的就行了”。很神奇的是尿了那两次,再也没有尿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理解的“悖论干预”,就是你越不想让他做啥,就不要说,其实,孩子也不会长时间去做同一件事情,也会累。当你一遍一遍去重复不要做的时候,反而是告诉他“要去做”。
也就是不想让他做什么的时候,做到什么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