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如果追风筝的人手里拿着风筝,没有任何人可以将它拿走,这不是规则,而是风俗!”
破坏规则会被惩罚,被唾弃,收到来自外界的无法估量的嘲笑和恶意,而破坏了风俗,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可以沉默,可以逃避,没有人能把你怎么样,自始至终你只需要因此面对的只有你自己。
不论时光巨轮如何转动,在满是规则的世界里,大家似乎都更害怕突破规则,人们总是,撒完一个谎,再以千千万万个谎言来掩盖,似乎这样做之后,生活就会变得容易些。
“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那便请你一直远离良心和美德,因为若是,你开始生出一丝丝的愧疚,这不安便会生根发芽,在你心底疯狂蔓延。
因为阿米尔小小的谎言,让哈桑背负了沉重的后果。 我以为,小孩子本没有好坏的区分,但很多时候,谎言便是恶的开端。阿米尔在目睹了哈桑的不幸之后,恐惧不安中伴着一丝丝的自私,阿米尔不安的以为,只要赶走哈桑,一切便都会过去,自私膨胀直至麻木,硬生生将哈桑赶出他的生活。
他没有选择吗?他有的,他只是选择他认为更容易的一条路。也正是因此,在这之后很长的那段时光里,他都不能生活的坦然。换了新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却终究,换不来宁静的内心。“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以至于在看到信里这句话时,阿米尔仿佛看到了救赎的希望,或许是太渴望被救赎,哪怕一点点遥不可及的曙光便无论如何都想要去紧紧握住。
年轻时候犯下的错,往往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弥补和挽救,也真的有很多事情,是你付出全部力气也还是无能为力的。
哈桑死了,死在了那个他出生并尽心守护的地方,直至最后一刻的死亡,也是为了阿米尔,“为你,千千万万遍”,他用生命践行着自己的承诺。总是有一种灵魂,干净到让你自惭形秽。阿米尔跋山涉水回到故里时,一切已是物是人非,让他连赎罪都找不到方向了。或许是愧疚,或许为忏悔,他将自己的忏悔回报在了哈桑的儿子身上。为带走哈桑的儿子他拼尽全力,亦或许这是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离开的日子里,哈桑一直说他是哈桑最好的朋友,哈桑儿子这样告诉哈米尔。原来,宽厚的哈桑,早就原谅了阿米尔的背叛,原谅了阿米尔的抛弃,甚至都没有原谅的理由,因为从没恨过。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而一秒与一秒之间,隔着永恒”,再也不会有人,像哈桑这样爱着阿米尔了,现在没有了,以后也不会有了,有些事情,真的会来不及。
若是,阿米尔在一开始,坦白一切,勇敢一些,他的人生或许会有很大的改观,或许不会成为小镇的放风筝的小明星,或许不会成为父亲的骄傲(其实父亲会因为他的坦白赞赏他,毕竟,父亲多么希望他做个勇敢的孩子。)但至少,后来的时光里,他真的能更快乐,更容易些!
我们每个人,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我们怯懦,恐惧,畏缩,不安,这些都是本性,根深蒂固的藏在我们骨子里,每一个更好的选择都是一个与自己博弈的过程。
世间诸多遗憾大多缘于不够勇敢,站在路口,你以为那是个更轻松的选择,殊不知,后来多生出来的众多骤雨狂风,皆因当时的一念侥幸,于是风里才生出来那么多感慨:如果当时勇敢一些,诚实一些,一切会不会不一样。